窗外西风竹数竿,秋声终夜趣归鞍。
吾庐此去八百里,归到家时天未寒。
窗外西风竹数竿,秋声终夜趣归鞍。
吾庐此去八百里,归到家时天未寒。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十朋所作的《思归》。诗中描绘了诗人面对窗外西风中的几竿竹子,听着整夜不息的秋声,心中涌起思乡之情,渴望归家的心情。诗人想象着离家八百里的路程,但即便如此,他依然坚信自己能够赶在天未寒之前回到家中。
诗的第一句“窗外西风竹数竿”,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秋日傍晚的景象,西风轻拂,竹影摇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萧瑟的氛围。第二句“秋声终夜趣归鞍”,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思绪,整夜的秋声仿佛催促着他踏上归途,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急切归心。
第三句“吾庐此去八百里”,点明了诗人与家乡的距离,既展现了路途的遥远,也暗示了诗人对归途的期待和决心。最后一句“归到家时天未寒”,则寄托了诗人对早日抵达家乡、享受温暖的期盼,同时也流露出对家人团聚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思乡之情和对家庭的眷恋,语言质朴而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
沈沈夏夜兰堂开,飞蚊伺暗声如雷。
嘈然歘起初骇听,殷殷若自南山来。
喧腾鼓舞喜昏黑,昧者不分听者惑。
露花滴沥月上天,利觜迎人著不得。
我躯七尺尔如芒,我孤尔众能我伤。
天生有时不可遏,为尔设幄潜匡床。
清商一来秋日晓,羞尔微形饲丹鸟。
黔江秋水浸云霓,独泛慈航路不迷。
猿狖窥斋林叶动,蛟龙闻咒浪花低。
如莲半偈心常悟,问菊新诗手自携。
常说摩围似灵鹫,却将山屐上丹梯。
天下咽喉今大宁,军城喜气彻青冥。
庭前剑戟朝迎日,笔底文章夜应星。
三省壁中题姓字,万人头上见仪形。
汴州忽复承平事,正月看灯户不扃。
剪削乾芦插寒竹,九孔漏声五音足。
近来吹者谁得名,关璀老死李衮生。
衮今又老谁其嗣,薛氏乐童年十二。
指点之下师授声,含嚼之间天与气。
润州城高霜月明,吟霜思月欲发声。
山头江底何悄悄,猿声不喘鱼龙听。
翕然声作疑管裂,诎然声尽疑刀截。
有时婉软无筋骨,有时顿挫生棱节。
急声圆转促不断,轹轹辚辚似珠贯。
缓声展引长有条,有条直直如笔描。
下声乍坠石沈重,高声忽举云飘萧。
明旦公堂陈宴席,主人命乐娱宾客。
碎丝细竹徒纷纷,宫调一声雄出群。
众音覼缕不落道,有如部伍随将军。
嗟尔阳陶方稚齿,下手发声已如此。
若教头白吹不休,但恐声名压关李。
《小童薛阳陶吹觱栗歌》【唐·白居易】剪削乾芦插寒竹,九孔漏声五音足。近来吹者谁得名,关璀老死李衮生。衮今又老谁其嗣,薛氏乐童年十二。指点之下师授声,含嚼之间天与气。润州城高霜月明,吟霜思月欲发声。山头江底何悄悄,猿声不喘鱼龙听。翕然声作疑管裂,诎然声尽疑刀截。有时婉软无筋骨,有时顿挫生棱节。急声圆转促不断,轹轹辚辚似珠贯。缓声展引长有条,有条直直如笔描。下声乍坠石沈重,高声忽举云飘萧。明旦公堂陈宴席,主人命乐娱宾客。碎丝细竹徒纷纷,宫调一声雄出群。众音覼缕不落道,有如部伍随将军。嗟尔阳陶方稚齿,下手发声已如此。若教头白吹不休,但恐声名压关李。
https://shici.929r.com/shici/ZSwIYXnZC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