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秋水浸云霓,独泛慈航路不迷。
猿狖窥斋林叶动,蛟龙闻咒浪花低。
如莲半偈心常悟,问菊新诗手自携。
常说摩围似灵鹫,却将山屐上丹梯。
黔江秋水浸云霓,独泛慈航路不迷。
猿狖窥斋林叶动,蛟龙闻咒浪花低。
如莲半偈心常悟,问菊新诗手自携。
常说摩围似灵鹫,却将山屐上丹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水长江、云雾缭绕的景象,诗人独自驾舟而行,却并不迷失方向。猿狖(一种类似猴子的动物)在林间窥视,而蛟龙则因咒语而使浪花低伏。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驾驭自然之力,也反映出其对佛法的悟性,如同莲花般清净。诗人还提到自己新作的诗歌,手中自携。
在最后两句,诗人将摩诃(一種禅定中的姿势)比喻为灵鹫(传说中一种神鸟),而山屐则是隐居者所穿之鞋,这里象征着诗人的精神追求,他似乎要通过这种修行登上生命的高峰,即“丹梯”。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精妙描绘,更体现了他对于禅法、自然和个人修为之间微妙关系的深刻领悟。
郊原新绿喜初晴,一曲湖光潋滟明。
几处楼台空锁钥,百年人物尽丘茔。
好花自分随春去,恶木宁思择地生。
独念索居闻识寡,夜窗长对读书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