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咏秋夜诗》
《咏秋夜诗》全文
南北朝 / 萧绎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秋夜九重空,荡子怨房栊。

灯光入绮帷,帘影进屏风。

金徽调玉轸,兹夕抚离鸿。

(0)
鉴赏

这首《咏秋夜诗》由南北朝时期的文人萧绎所作,描绘了一幅秋夜思妇独守空闺的画面。

首句“秋夜九重空”,以“九重”象征深秋的夜晚,渲染出一种孤寂、清冷的氛围。“空”字则直接点明了主人公内心的空虚与寂寞。接下来,“荡子怨房栊”一句,通过“荡子”(在外游荡的男子)的视角,表达了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与怨怼,同时也反映出思妇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灯光入绮帷,帘影进屏风。”这两句细腻地描绘了室内景象,灯光透过轻柔的帷幔,映照在屏风上,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这里不仅展现了室内的装饰之美,也暗示了思妇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之情。

“金徽调玉轸,兹夕抚离鸿。”最后两句,通过描述思妇抚琴的情景,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金徽和玉轸是古代乐器上的装饰,此处借指思妇所弹奏的琴。她在这静谧的秋夜,弹奏着离别之曲,寄托着对远方丈夫的深深思念。这里的“离鸿”既指远方的丈夫,也暗喻了思妇心中的孤独与渴望团聚的心情。

整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色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思妇在秋夜中的孤独与思念,以及对远方丈夫的深切关怀与期待。萧绎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巧妙融合,使得这首《咏秋夜诗》具有了深厚的情感内涵和艺术魅力。

作者介绍
萧绎

萧绎
朝代:南北朝   字:世诚   籍贯:南兰陵(今江苏常州)   生辰:508—554

(508—554)即元帝。字世诚,小字七符。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南朝梁武帝第七子。武帝天监十三年,封湘东王。命王僧辩平侯景,即位于江陵。时州郡大半入西魏,人户著籍,不盈三万。承圣三年,西魏军来攻,帝尚于龙光殿讲《老子》,百官戎服以听。魏军至,帝犹赋诗不废。及城陷,为魏人所杀。在位三年,庙号世祖。帝幼盲一目,好读书,工书善画,藏书十四万卷,城破时自行焚毁。所作诗赋轻艳绮靡,与兄纲相仿。著作颇多,原有集,已散佚,今存《金楼子》及《梁元帝集》辑本。 
猜你喜欢

夜闻商人船中筝

大艑高帆一百尺,新声促柱十三弦。

扬州市里商人女,来占江西明月天。

(0)

伤桃源薛道士

坛边松在鹤巢空,白鹿闲行旧径中。

手植红桃千树发,满山无主任春风。

(0)

寒食日献郡守

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

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

(0)

题赠定光上人

二十身出家,四十心离尘。

得径入大道,乘此不退轮。

一坐十五年,林下秋复春。

春花与秋气,不感无情人。

我来如有悟,潜以心照身。

误落闻见中,忧喜伤形神。

安得遗耳目,冥然反天真。

(0)

新乐府.司天台.引古以儆今也

司天台,仰观俯察天人际。

羲和死来职事废,官不求贤空取艺。

昔闻西汉元成间,上陵下替谪见天。

北辰微闇少光色,四星煌煌如火赤。

耀芒动角射三台,上台半灭中台坼。

是时非无太史官,眼见心知不敢言。

明朝趋入明光殿,唯奏庆云寿星见。

天文时变两如斯,九重天子不得知。

不得知,安用台高百尺为。

(0)

途中作

早起上肩舁,一杯平旦醉。

晚憩下肩舁,一觉残春睡。

身不经营物,心不思量事。

但恐绮与里,只如吾气味。

(0)
诗词分类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诗人
徐特立 陈逸云 贾景德 司马迁 王昭君 扬雄 晁错 班昭 刘恒 刘秀 甄氏 祢衡 刘启 邹阳 班彪 路温舒 戴圣 向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