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米船到,肩担出郡河。
正当秧好插,更值吏催科。
午食尚难给,差徭且奈何。
青山岂易得,勉矣莫蹉跎。
昨日米船到,肩担出郡河。
正当秧好插,更值吏催科。
午食尚难给,差徭且奈何。
青山岂易得,勉矣莫蹉跎。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僧人释函是在归宗山中生活的日常困境与对未来的感慨。通过“昨日米船到,肩担出郡河”两句,诗人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物资运送的场景,展现了山中生活与外界的联系。接着,“正当秧好插,更值吏催科”两句,点明了农事繁忙与官府催租的双重压力,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农民的生存状态。
“午食尚难给,差徭且奈何”则进一步揭示了生活中的艰辛与无奈,即使在最忙碌的时刻,也难以满足最基本的温饱需求,更不用说额外的赋税负担。最后,“青山岂易得,勉矣莫蹉跎”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珍惜,同时也蕴含着对当下生活的坚持与不放弃,鼓励人们在艰难中努力前行,不要轻易放弃希望。
整首诗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深刻地反映了明代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人文关怀。
少年有志封侯,弯弓欲挂扶桑外。
一朝敛缩,萧然清兴,了无拘碍。
袖里阴符,枕中鸿宝,功名蝉蜕。
看舌端霹雳,剧谈玄妙,人间世、疑无对。
阆苑醉乡佳处,想当年、绿阴犹在。
群仙寄语,不须点勘,鬼神功罪。
碧海千寻,赤城万丈,风高浪快。
待踞龟食蛤,相期汗漫,与烟霞会。
峨峨儒衣冠,昕贵知义命。
大道若坦途,狂夫蹈邪径。
惟君异流俗,学古师往圣。
穷居饮一瓢,轻视车千乘。
粹然白玉温,卓尔青松劲。
风流入莲幕,忠恕自天性。
爱贤易好色,避利如深阱。
时邀野人语,亦说禅家病。
不辞王事劳,益知仁者静。
兼旬当阔别,强饭遵时令。
边城霜露寒,淮乡道里夐。
事物多感怀,篇章应寓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