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水趋山东,四旷无险塞。
吕梁扼其冲,凛若万强敌。
水势与石斗,终古怒未息。
舟行龈腭间,众挽不余力。
进始逾跬步,退忽落千尺。
长年起相语,兹土神所职。
登祠奉嘉荐,拜跪陈下臆。
船头勇牵缆,樯表高挂席。
好风东南来,送我天北极。
叱驭诚足钦,垂堂讵遑恤。
昔闻庄叟言,有山在离石。
悬水三十仞,鱼鳖皆辟易。
孰隳天地性,遂拯生民溺。
鸿飞九州野,吾愿观禹迹。
河水趋山东,四旷无险塞。
吕梁扼其冲,凛若万强敌。
水势与石斗,终古怒未息。
舟行龈腭间,众挽不余力。
进始逾跬步,退忽落千尺。
长年起相语,兹土神所职。
登祠奉嘉荐,拜跪陈下臆。
船头勇牵缆,樯表高挂席。
好风东南来,送我天北极。
叱驭诚足钦,垂堂讵遑恤。
昔闻庄叟言,有山在离石。
悬水三十仞,鱼鳖皆辟易。
孰隳天地性,遂拯生民溺。
鸿飞九州野,吾愿观禹迹。
这首诗描绘了吕梁山的壮丽景色和其在地理上的重要性。诗人胡翰以河水东流、吕梁山如坚固壁垒的形象开篇,强调了吕梁山作为水路要冲的险峻。他接着描述了水流与岩石的激斗,以及船只在其中艰难航行的情景,展现了自然力量的雄浑。
诗人感慨于吕梁山的神奇力量,认为这是神灵的管辖之地,人们在此祭祀祈福。他通过船夫们奋力拉纤和船上仪式,表达了对平安顺利的渴望。在顺风的吹拂下,诗人期待能抵达北方极地,同时赞美驾驭船只的技艺和对岸上生活的暂时放下。
最后,诗人引用庄子的故事,进一步强化了吕梁山的神秘和力量,以及对大禹治水拯救百姓的敬仰。整首诗寓含敬畏自然和历史传说的元素,展现出诗人对吕梁山的崇敬之情以及对理想旅程的向往。
落落深闺里。剩楼头、一轮皎月,是侬知己。
自顾此身如倦鸟,栖息枝头垂翅。
只披读、离骚销志。
不信词人都福薄,看千秋、得意曾能几。
伤心处,已无泪。
生来无分穷经笥,日销磨、针箱线帖,可知遭际。
满院凉烟秋雨后,多少闲愁慵记。
嗟荣利、浑如敝屣。
天地虽宽罗网密,料人间、独醒谈何易。
把万事,付酣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