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忽清愁如病。望断天涯归信。
薄幸惯飘零,空把金钱卜尽。愁听。愁听。
人道清明将近。
忽忽清愁如病。望断天涯归信。
薄幸惯飘零,空把金钱卜尽。愁听。愁听。
人道清明将近。
这首《如梦令》(其四)由清代诗人张令仪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韵律安排,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愁绪与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忽忽清愁如病”,开篇即以“清愁”形容主人公内心深处的忧郁,仿佛疾病一般缠绕不去,形象地表达了情感的沉重与复杂。紧接着,“望断天涯归信”一句,将情感推向高潮,主人公在无尽的思念中,渴望着远方亲人的消息,却只能徒劳地眺望,体现了深深的孤独与无奈。
“薄幸惯飘零,空把金钱卜尽”,这两句进一步揭示了主人公的生活状态。在经历了无数次的离别与漂泊之后,金钱已无法满足内心的渴望,反而成了徒劳的寄托。这里不仅反映了物质的匮乏,更深层地揭示了精神世界的空虚与失落。
最后,“愁听。愁听。人道清明将近。”以“愁听”二字开头,重复使用,强化了愁绪的持续与深重。在等待清明节到来的过程中,主人公的心中充满了更多的愁思与期待。清明节的到来,或许意味着对逝去亲人的追忆,也可能是对生活希望的一丝寄托。然而,在这愁绪中,无论时间如何流转,那份深切的思念与孤独感始终难以消散。
整体而言,这首词以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巧妙的韵律安排,深刻地展现了主人公在离别与漂泊中的愁绪与思念,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与期待。通过“清愁”、“天涯归信”、“薄幸飘零”、“愁听”等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情感张力的世界,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挣扎与痛苦。
苍苍烟月满川亭,我有劳歌一为听。
将取离魂随白骑,三台星里拜文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