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榻香阑临画稿;讼庭花落待诗囊。
- 鉴赏
此联描绘了文人雅士的生活场景,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和艺术氛围。上联“琴榻香阑临画稿”,以“琴榻”点明了主人的爱好与身份,琴声悠扬,榻上香烟缭绕,营造出一种宁静高雅的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主人面对着画稿,似乎正在进行创作,流露出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
下联“讼庭花落待诗囊”,则将视角转向了另一番景象。这里“讼庭”暗示了官府或法律事务的场所,与上联的文雅形成对比,展现了文人不仅在艺术领域有所造诣,在处理政务时也能够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智慧。花落象征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而“待诗囊”则表明即使在忙碌的公务中,文人依然不忘诗歌创作,体现了他们对文学艺术的执着与热爱。
整联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了文人生活的多样性和深度,既展现了他们在艺术创作上的才华,又展示了他们在处理事务时的智慧与从容,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理想中的生活状态——既能入世,又能出世,既能享受艺术之美,也能处理社会事务。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榕溪阁
寒溪澹容与,老木枝相樛。
其谁合二美,名此景物幽。
太史昔南骛,于焉曾少休。
想当下榻初,清与耳目谋。
品题得要领,亦有翰墨留。
我来访遗址,密竹鸣钩辀。
稍令旧观复,还与佳客游。
树影散香篆,水光泛茶瓯。
市声不到耳,永日风飕飕。
所忻簿书隙,有此足夷犹。
平生丘壑愿,如痼不可瘳。
虽知等喧寂,终觉静理优。
更思濯沧浪,榕根浮小舟。
送然侄西归二首·其二
自子来见我,倏焉十六秋。
一闻沂上音,此意便绸缪。
中间岂不别,会合同转头。
今兹舍我去,万里不复留。
岂不能挽子,惧子为亲忧。
六月送归船,我思与悠悠。
爱子刚毅资,不作绕指柔。
愿子进问学,琢磨须自修。
居然知见广,百病会有瘳。
谁谓道云远,行矣当深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