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溪澹容与,老木枝相樛。
其谁合二美,名此景物幽。
太史昔南骛,于焉曾少休。
想当下榻初,清与耳目谋。
品题得要领,亦有翰墨留。
我来访遗址,密竹鸣钩辀。
稍令旧观复,还与佳客游。
树影散香篆,水光泛茶瓯。
市声不到耳,永日风飕飕。
所忻簿书隙,有此足夷犹。
平生丘壑愿,如痼不可瘳。
虽知等喧寂,终觉静理优。
更思濯沧浪,榕根浮小舟。
寒溪澹容与,老木枝相樛。
其谁合二美,名此景物幽。
太史昔南骛,于焉曾少休。
想当下榻初,清与耳目谋。
品题得要领,亦有翰墨留。
我来访遗址,密竹鸣钩辀。
稍令旧观复,还与佳客游。
树影散香篆,水光泛茶瓯。
市声不到耳,永日风飕飕。
所忻簿书隙,有此足夷犹。
平生丘壑愿,如痼不可瘳。
虽知等喧寂,终觉静理优。
更思濯沧浪,榕根浮小舟。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幽的山谷景象,寒冷的溪流潺潺,老树枝条交错。诗人寻找两个美丽的事物结合在一起,命名这个幽静的景物。太史曾经到南方游历,在那里稍作停留。想当年初次来到这里时,那种清新的感觉是如何与耳目谋划。这首诗中的品题(即诗中提到的“品题”)抓住了关键,诗人也在文字间留下墨香。
诗人访问了遗址,密集的竹林发出鸣响,仿佛钩辀之声。稍微让旧日的观景之地重现,与佳客一同游历。树影散发着香气,水光映照在茶瓯上。远离市井的声音,不闻凡尘喧哗,只有永恒的风轻轻吹过。
诗人对于书籍的爱好如同隙间的小路,有此便足以自得其乐。平生对于丘壑的愿望,如同顽疾难以痊愈。虽然知道世间喧哗与寂静终究是不同的,但最终仍觉得宁静理智更为上选。诗人还想到了濯濯沧浪,榕树根部漂浮着小舟。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与精神宁静的向往,以及他对书籍和文字世界的深厚情感。
缅昔承嘉惠,来斯岁方期。
虚薄宰民社,周爰历皇圻。
簿牒苦相迫,化理犹未绥。
幽亭有遐托,晏坐俾心夷。
惟时值萧序,孤英被芳畦。
窗岫列紫峰,滏水夹绿池。
陶生称达士,王令乃仙姿。
飞舄谢当路,反服归东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