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约三双屐,来游第一山。
寻题知寺古,静坐羡僧闲。
鹤岭天尤近,龙潭户不关。
镌岩明灭处,字莫辨欧颜。
有约三双屐,来游第一山。
寻题知寺古,静坐羡僧闲。
鹤岭天尤近,龙潭户不关。
镌岩明灭处,字莫辨欧颜。
这首清代诗人王凤池的《秀峰寺》描绘了一幅宁静幽深的山寺景象。首句“有约三双屐,来游第一山”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结伴前来秀峰寺游玩的情景,以双屐的数量暗示人数众多,对秀峰寺的向往之情跃然纸上。
“寻题知寺古”写诗人寻找寺中的碑刻题记,感受其历史的厚重,体现了对古迹的敬仰和对知识的探求。“静坐羡僧闲”则通过静心禅坐,表达了诗人对僧侣们清闲生活的羡慕,流露出对尘世喧嚣的疏离。
“鹤岭天尤近,龙潭户不关”两句运用了象征手法,将秀峰寺所在的山岭比作仙鹤常栖之地,龙潭则隐喻深邃神秘,形象地描绘出寺庙的超凡脱俗和自然之美。“镌岩明灭处,字莫辨欧颜”描述了岩石上刻字模糊难辨,增添了寺内古朴而沧桑的韵味,也暗示了岁月的痕迹。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游踪为线索,通过描绘秀峰寺的环境和氛围,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宁静的追求,以及对历史文化的好奇和敬仰。
弹我清风弦,酌我明月樽。
栖迟元祐鬼,零落伊水魂。
金玉百世师,丹青几代孙。
冰雪耀荒谷,云雾迷空村。
斯人阨衰世,吾道谁与论。
仙人白石溪,夫子青山根。
至真方域古今传,琳馆兴从汉武年。
石作双门何突兀,山为九锁自回环。
仙人隐迹留中路,处士灵坛閟远巅。
甘洁三泉齐涌地,峥嵘一柱独擎天。
群峰缭绕更相挹,五洞萦迂暗接连。
当日高崖曾虎伏,于今深穴有龙眠。
茂林葱郁曾鸣凤,邃宇清虚每聚仙。
地贮金丹藏箬下,芝翻白鼠走岩前。
宫随劫火虽灰矣,境异尘寰尚俨然。
稍待升平名遂后,便来居此结良缘。
挂席上桐庐,溪山似画图。
斯人不复见,吾道一何孤。
谁入非熊梦,真成失马徒。
清风端未泯,犹可激贪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