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浦桃源瞰九城,鸾歌凤啸忽将迎。
千岩杂树云霞色,百道流泉风雨声。
上客由来轩盖重,幽人自觉薜萝轻。
疑是昔年栖息地,山中日暮有馀情。
菊浦桃源瞰九城,鸾歌凤啸忽将迎。
千岩杂树云霞色,百道流泉风雨声。
上客由来轩盖重,幽人自觉薜萝轻。
疑是昔年栖息地,山中日暮有馀情。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风光画面,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远古桃源仙境的向往和内心的宁静与平和。诗中“菊浦桃源瞰九城”一句,以菊花盛开的河埠作为望景之地,眺望着如梦幻般的桃源和遥远的九城,让人联想起古代隐逸之士对理想世界的追求。紧接着,“鸾歌凤啸忽将迎”则是借助神话中的瑞兽鸾凤之声,渲染出一幅仙境即将到来的氛围。
“千岩杂树云霞色,百道流泉风雨声”两句,通过对山石、林木、云霞以及流泉和风雨声音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体验,更塑造了一种动静结合、自然与人文交织的意境。
“上客由来轩盖重,幽人自觉薜萝轻”两句,则表达了对往昔游子之繁华和现在隐逸生活之间的对比。诗人通过“轩盖重”形容古时贵族车马的豪华,以及“薜萝轻”来描绘自己目前简朴而清净的生活,反映出一种超脱尘世、归于自然的心境。
最后,“疑是昔年栖息地,山中日暮有馀情”两句,则是诗人对古代仙人的居所产生了怀疑,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这片山水之中的某种难以言说的留恋。这种情感在黄昏时分,更显得深沉和复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写,展示了一幅超脱尘世、向往仙境的人文风光图卷,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平和。
寒窗冷砚欲生尘,短枕长衾却自亲。
老子形骸从薄暮,先生意气尚青春。
覆杯不待回丹颊,危坐犹能作直身。
城郭山林两无得,暮年当复几沾巾。
张公世外人,与蜀偶有缘。
天将靖蜀乱,生公在人间。
厥初大盗兴,乐祸迭相挻。
天子辍玉食,贵臣拥戎旃。
生杀出喜怒,死者常差肩。
公曰此何哉,从之吾欺天。
河流触地轴,砥柱屹不迁。
胁从尽纵舍,飞章交帝前。
上意竟开悟,至仁胜凶残。
贵臣不极赏,追还黜其权。
安危关社稷,岂惟蜀民全。
后来有阿童,握兵事开边。
晚策睦州功,上公珥金蝉。
势张不可禦,北乡挑幽燕。
神京遂丘墟,迄今天步艰。
时无忠定公,孰能折其奸。
我来拜遗祠,乔木含苍烟。
死者不可作,愀然衰涕潸。
愤切感虏祸,慷慨思公贤。
春秋送迎神,谁为歌此篇。
《拜张忠定公祠二十韵》【宋·陆游】张公世外人,与蜀偶有缘。天将靖蜀乱,生公在人间。厥初大盗兴,乐祸迭相挻。天子辍玉食,贵臣拥戎旃。生杀出喜怒,死者常差肩。公曰此何哉,从之吾欺天。河流触地轴,砥柱屹不迁。胁从尽纵舍,飞章交帝前。上意竟开悟,至仁胜凶残。贵臣不极赏,追还黜其权。安危关社稷,岂惟蜀民全。后来有阿童,握兵事开边。晚策睦州功,上公珥金蝉。势张不可禦,北乡挑幽燕。神京遂丘墟,迄今天步艰。时无忠定公,孰能折其奸。我来拜遗祠,乔木含苍烟。死者不可作,愀然衰涕潸。愤切感虏祸,慷慨思公贤。春秋送迎神,谁为歌此篇。
https://shici.929r.com/shici/GBNaTmVV.html
白盐赤甲天下雄,拔地突兀摩苍穹。
凛然猛士舞长剑,空有豪健无雍容。
不令气象少渟滀,常恨天地无全功。
今朝忽悟始叹息,妙处元在烟雨中。
太阴杀气横惨澹,元化变态含空濛。
正如奇材遇事见,平日乃与常人同。
安得朱楼高百尺,看此疾雨吹横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