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高台古瞰江流,计吏来登匪浪游。
郁水鼋鼍川上奋,宝陀岩岫槛前收。
莺花浃叠催征斝,云树空濛送去舟。
箧里长杨知有赋,便应携向凤凰楼。
妙高台古瞰江流,计吏来登匪浪游。
郁水鼋鼍川上奋,宝陀岩岫槛前收。
莺花浃叠催征斝,云树空濛送去舟。
箧里长杨知有赋,便应携向凤凰楼。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李光宸在游览小金山时所见的壮丽景色和内心的感受。首句“妙高台古瞰江流”,巧妙地将地点与自然景观结合,妙高台俯瞰着江水,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接着,“计吏来登匪浪游”一句,点明了人物身份——官员,但这次登台并非寻常游玩,暗示了此行可能有特殊意义或心境。
“郁水鼋鼍川上奋,宝陀岩岫槛前收”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对仗,描述了水面上的鼋鼍仿佛在奋力跳跃,而宝陀岩的山峰则像是被栏杆前收,展现了山水之美与人的感受相融合的画面。
“莺花浃叠催征斝,云树空濛送去舟”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离别的哀愁。莺啼花开,春意盎然,却也预示着别离的到来,云雾缭绕的树木送别远去的船只,既有离愁别绪,也有对美好事物的留恋。
最后,“箧里长杨知有赋,便应携向凤凰楼”表达了诗人想要记录下这番美景和心情的愿望,期待能将这份情感与美景以诗歌的形式带向更高的舞台——凤凰楼,寓意着作品能够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认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风光与个人情感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
蛤蜊因酒得天全,踞无龟壳吾非仙。
六跪二螯犹回旋,左手急持思拍船。
螺之辣者真海鲜,每或酌侑能醒然。
竹隐君其诗中权,知我托落醉欲眠。
走送三物寸简传,青灯山牖瓶梅边。
食之既矣吟一篇,比耶兴耶今何年。
商秋散惊飙,嘉客木兰舟。
停桡以遵渚,意邈语绸缪。
遗我鲍照诗,遐叹睇前修。
徂年易为急,悯默泾渭流。
谢安久不作,东山尚谁论。
当年拥鼻吟,几为妻子昏。
抚筝挽其须,慷慨徒尔言。
诸儿淝水功,折屐心已烦。
后来名字传,江左犹知尊。
李白王介甫,二诗至今存。
吾行樟丘野,迤逦怀德村。
有客理花草,开径于樊园。
云是爱閒者,衣冠安石孙。
一见邀我留,取酒置盘飧。
世有斯人欤,岂受车马喧。
悠哉扁榜佳,碑板见渊源。
因之重叹息,老语不敢吞。
相与保初志,春秋燕鸡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