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村后村雪模糊,渔家败屋临江湖。
纶收网结闭门坐,树篱草岸炊烟孤。
波停水冻鱼不食,平者为沙高者石。
可惜都无一句吟,笔幻生绡定谁识。
前村后村雪模糊,渔家败屋临江湖。
纶收网结闭门坐,树篱草岸炊烟孤。
波停水冻鱼不食,平者为沙高者石。
可惜都无一句吟,笔幻生绡定谁识。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渔村的静谧画面。首句“前村后村雪模糊”,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片被大雪覆盖的村庄景象,营造出一种寒冷而宁静的氛围。接着,“渔家败屋临江湖”进一步点明地点,将读者带入一个与世隔绝的渔村之中,湖面与破旧的渔家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
“纶收网结闭门坐”描绘了渔人结束一天劳作后的场景,他们将渔具整理好,静静地坐在家中,或许在思考着明天的计划或是享受片刻的宁静。这种生活状态与外界的喧嚣形成对比,展现出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
“树篱草岸炊烟孤”则通过炊烟的孤独,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寂静与渔村的孤独感。炊烟是生活中最温暖的象征,但在这样的背景下显得格外孤单,似乎在诉说着渔村生活的不易与寂寞。
最后,“波停水冻鱼不食,平者为沙高者石”描绘了冬日湖面冰封的景象,鱼儿无法觅食,湖面平静如镜,只有偶尔可见的沙地和岩石作为点缀。这种自然界的静止状态,与人类活动的减少形成了和谐统一的画面。
“可惜都无一句吟,笔幻生绡定谁识”表达了对这种美好景色未能被更多人欣赏到的遗憾。诗人通过自己的笔触,将这份静谧与美好定格在画布上,但是否有人能够理解并感受到其中的意境,却成了一个未解之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冬日渔村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类生活状态的和谐共存,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好事物被忽视的感慨。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
珠璧方辉耀,菁华未寂寥。
极知身作崇,何用食为妖。
牺象收儒庙,箫笳咽市桥。
作心纱帽冷,三径雨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