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移家入瘴烟,故乡音耗若为传。
衡阳自古无来雁,况去衡阳又八千。
万里移家入瘴烟,故乡音耗若为传。
衡阳自古无来雁,况去衡阳又八千。
这首明代诗人施敬的《南行途中寄钱塘亲友》描绘了诗人长途跋涉进入瘴气弥漫之地的艰辛,以及对故乡消息传达困难的深深忧虑。首句“万里移家入瘴烟”展现了迁徙路途之遥远与环境之恶劣,万里之遥暗示了诗人离乡之远和决心之大。
次句“故乡音耗若为传”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朋的思念,以及因地理阻隔而无法及时传递消息的无奈。这里的“音耗”即音信,而“若为传”则流露出诗人对沟通渠道的渴望和担忧。
后两句“衡阳自古无来雁,况去衡阳又八千”运用了雁南飞的传统意象,雁是古代文人常用来寄托思乡之情的象征。诗人指出衡阳这个地方连南飞的大雁都未曾有过,更何况他还要远离衡阳八千里,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感和对家乡的深深怀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通过旅途中的亲身经历和自然景象,抒发了诗人远离故乡的愁苦和对亲情友情的深深挂念。
化城若化出,金榜天宫开。
疑是海上云,飞空结楼台。
升公湖上秀,粲然有辩才。
济人不利己,立俗无嫌猜。
了见水中月,青莲出尘埃。
闲居清风亭,左右清风来。
当暑阴广殿,太阳为裴回。
茗酌待幽客,珍盘荐彫梅。
飞文何洒落,万象为之摧。
季父拥鸣琴,德声布云雷。
虽游道林室,亦举陶潜杯。
清乐动诸天,长松自吟哀。
留欢若可尽,劫石乃成灰。
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
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
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
我纵言之将何补?
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雷凭凭兮欲吼怒。
尧舜当之亦禅禹。
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
或云:尧幽囚,舜野死。
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
帝子泣兮绿云间,随风波兮去无还。
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
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
香消云锁旧僧家,僧刹残形半壁斜。
日暮松烟寒漠漠,秋风吹破纸莲花。
垂丝今日幸同筵,朱紫居身是大年。
赏景尚知心未退,吟诗犹觉力完全。
闲庭饮酒当三月,在席挥毫象七贤。
山茗煮时秋雾碧,玉杯斟处彩霞鲜。
临阶花笑如歌妓,傍竹松声当管弦。
虽未学穷生死诀,人间岂不是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