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年兵甲兴,犹幸东南稔。
食足无叛民,闾里得安枕。
传闻江淮间,蝗旱今犹甚。
努力事燮调,未寒心已凛。
连年兵甲兴,犹幸东南稔。
食足无叛民,闾里得安枕。
传闻江淮间,蝗旱今犹甚。
努力事燮调,未寒心已凛。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社会民生的深切关怀。首句“连年兵甲兴”描绘了长期战争的背景,接着“犹幸东南稔”表达出尽管战乱频仍,但东南地区仍能丰收的庆幸。这种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于和平与稳定的渴望。
“食足无叛民,闾里得安枕”两句进一步强调了粮食充足对于社会安定的重要性,百姓因食物丰足而没有叛乱之心,乡村得以安宁。这体现了诗人认为物质基础是社会稳定的根本。
然而,“传闻江淮间,蝗旱今犹甚”揭示了现实中的另一面,江淮地区仍然遭受蝗灾和旱灾的困扰,显示出即便在局部地区,自然灾难依旧严峻。这种对比加深了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最后,“努力事燮调,未寒心已凛”表达了诗人对解决这些问题的呼吁。他希望人们能够共同努力,调和矛盾,即使在寒冷的季节,心中也应充满警觉和应对之策。这反映了诗人积极向上的态度和对社会进步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争与和平、自然与社会、过去与未来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太史抱孤韵,畅怀在登临。
别乘载邹枚,佳辰事幽寻。
参差水石瘦,窅窕房栊深。
清磬发疏箔,妙香横素襟。
复登窣堵波,环回瞩嵚崟。
双溪贯城郭,暝色带孤禽。
凉飙动爽籁,薄雨生微阴。
尘想澹清涟,牢愁洗芳斟。
挥箑订往古,援毫示来今。
愧无刻烛敏,续此金玉音。
七年三过白蘋洲,长与诸豪载酒游。
旧事欲寻无处问,雨荷风蓼不胜秋。
缘尽山城且不归,此生相见了无期。
保持异日莲花上,重说如今结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