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松化为石》
《松化为石》全文
唐 / 齐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盘根几耸翠崖前,却偃凌云化至坚。

乍结精华齐永劫,不随凋变已千年。

逢贤必用镌辞立,遇圣终将刻印传。

肯似荆山凿馀者,藓封顽滞卧岚烟。

(0)
注释
盘根:树木根部错综复杂地缠绕在一起。
耸翠:高耸且颜色青翠,形容生命力旺盛。
偃:此处意为弯曲、不直伸。
凌云:直指云霄,形容志向远大或高度极高。
至坚:非常坚硬,比喻坚定不移的意志或品质。
精华:事物最精粹、最美好的部分。
永劫:永恒的岁月,无尽的时间。
凋变:凋谢变化,比喻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
千年:形容时间长久,这里是夸大的说法,强调持久不变。
逢贤:遇到有德行或才能的人。
镌辞:雕刻文字或铭文,以表达赞美或纪念。
立:树立,建立名声或纪念。
遇圣:遇见圣人,指遇到品德高尚、智慧超群的人。
刻印:雕刻印记,比喻留下永久的纪念。
肯似:愿意像。
荆山:典故出自和氏璧,比喻未被发现的宝贵之物。
凿馀:被开采后剩余的部分,引申为未被赏识或利用。
藓封:被苔藓覆盖,形容荒凉、久未被打扰。
顽滞:坚硬且不动,这里形容坚定不移。
岚烟:山间的云雾,营造出一种幽静深远的意境。
翻译
树根盘曲几株在青翠的山崖前挺立,它们本可直指云霄却选择了最坚硬的方式生长。
它们在短暂的时间内凝聚了生命的精粹,历经千年而不随季节更迭而凋零。
遇到有德行的人就会被铭记,以铭文颂扬其品格,遇见圣人则会被镌刻流传千古。
它们甘愿像那荆山遗石,即便被苔藓覆盖,静卧于山间云雾之中,也不失其坚韧本色。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同时蕴含深远的人生哲理。诗人以精妙的笔触,勾勒出松树盘根错节、屹立于翠绿的山崖之前的情景,这些松树不仅坚韧无比,而且似乎已经与岩石融为一体,化作了坚实之物。

"乍结精华齐永劫,不随凋变已千年"表达了松树经历岁月的洗礼后积累起的生命力和智慧,它们不受时光流逝的影响,静默地守护着古老的秘密。这些松树似乎已经超越了常人的生命周期,达到了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

接下来的"逢贤必用镌辞立,遇圣终将刻印传"则是对智慧和德行的赞美之词。诗人认为当遇到贤者或圣人时,应当铭记他们的教诲,将其永恒地镌刻在心中或通过文字传承下去。

最后两句"肯似荆山凿馀者,藓封顽滞卧岚烟"以比喻的手法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逸高洁的生活状态。诗人将自己比作那些在荒凉之地凿洞而居的人,将自己的心灵深处隐藏起来,就像苔藓覆盖着顽固不化的物象,静卧于山岚之中,沐浴在淡远的烟霞里。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更通过对松树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坚韧不拔、超越尘世的精神内核。

作者介绍
齐己

齐己
朝代:唐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生辰:863年—937年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猜你喜欢

晓发古北口望雾灵山

流吹凌晨发,长旓出塞分。

远峰犹见月,古木半笼云。

地迥疏人迹,山回簇马群。

观风当夏景,涧草自含薰。

(0)

水仙花

碧江香和楚云飞,销尽冰心粉色微。

乍向月中看素影,却疑波上步灵妃。

(0)

杏花

三月曲江微雨乾,东风一日遍长安。

围烟簇粉春如海,总待新郎马上看。

(0)

题耕图二十三首·其五第五图

老农力穑虑偏周,早夜扶犁未肯休。

更驾乌犍施碌碡,好教春水满平畴。

(0)

荡阴谒岳祠

荡阴城东乔木寒,下马岳祠瞻表桓。

怅望公生一洒泪,萧条雨歇独凭栏。

长城道济才无愧,异姓汾阳福竟难。

更苦西邻有冤圣,请歌文操慰忠肝。

(0)

昆阳城望光武军战处·其一

阵压如山一面当,不劳突骑佐渔阳。

兵因数少翻腾趠,帝尚年轻易奋扬。

计定入关除莽乱,功成踰月哭兄丧。

艰危卒就中兴业,此是开基大战场。

(0)
诗词分类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诗人
王揖唐 邓拓 夏仁虎 江亢虎 金启华 陈更新 陈子范 钱昌照 范烟桥 石凌鹤 吕思勉 陈炯明 俞律 蔡谔 何叔衡 柏杨 朱自清 谢觐虞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