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神微妙,前席延君,处士岂虚声,姓名翻藉布衣寿;
风雨晦冥,下床睡我,诗人今老大,湖海未将豪气除。
鬼神微妙,前席延君,处士岂虚声,姓名翻藉布衣寿;
风雨晦冥,下床睡我,诗人今老大,湖海未将豪气除。
此联以高妙之笔,描绘了对陈无逸寿辰的热烈祝贺与深情赞美。上联“鬼神微妙,前席延君,处士岂虚声,姓名翻藉布衣寿”中,“鬼神微妙”开篇即以玄奥之语,暗示陈无逸的非凡才学与德行。“前席延君”,则生动描绘了君主或尊长因敬重而主动前移坐席,以示亲近与礼遇的情景,以此来赞颂陈无逸备受推崇的地位。“处士岂虚声”,通过反问强调陈无逸的名声并非空穴来风,实至名归。“姓名翻藉布衣寿”,则是对陈无逸虽为平民却能以高尚品德与卓越才华影响世人的高度赞扬。
下联“风雨晦冥,下床睡我,诗人今老大,湖海未将豪气除”则进一步展现了陈无逸的个性与风采。通过“风雨晦冥”这一自然景象的描绘,隐喻陈无逸在人生道路上所经历的艰难与挑战,以及他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下床睡我”,既是一种幽默的表达,也体现了陈无逸的随性与洒脱,仿佛他能够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的起伏。“诗人今老大”,点明陈无逸已步入晚年,但“湖海未将豪气除”则强烈表达了他对自由与豪情的坚守,即便年岁渐长,其内心的热情与壮志并未消减。
整体而言,此联不仅表达了对陈无逸长寿的祝福,更对其人格魅力、学识修养及生活态度给予了高度评价,是一幅生动展现其形象与精神风貌的艺术画卷。
死别一纪馀,故迹随流波。
哀端在肠臆,惨若婴沉痾。
昨梦临我前,俨服冠峨峨。
手持一卷书,授我仍长哦。
觉来惊且悲,庭树酸风多。
悻恍送归魂,冉冉荒山阿。
永怀钟爱心,生死耿不磨。
保躬蹈前训,没世期无他。
奈何人事乖,志愿常蹉跎。
平生素无泪,此夕如倾河!
东郊野马如马惊,依稀隐约还成城。
参差雉堞云间横,鳌头岌嶪擎长鲸。
壮哉三都与两京,殿阁楼观颃空明。
丹雘峭丽欹且倾,烟气荏苒摇旆旌。
其中似有百万兵,是邪非邪寂无声。
秦邪汉邪杳难名,长风忽来一扫清。
赤日如血高天青,霜净沙乾雁鹜鸣。
路傍但见棘与荆,祇有惨淡万古情。
人间城郭几废兴,一抔聚散皆化城。
君不见始皇万里防胡城,人土并筑顽如冰。
屈丏按剑将土蒸,坚能砺刀草不生。
神愁鬼哭枯血腥,杀人盈城著死争。
只今安在与地平,平地深谷为丘陵。
江南善守铁瓮城,城外有田不敢耕。
西北广莫无一城,控弦百万长横行。
身为心城屋身城,一朝破坏俱化升。
伫立感化参玄冥,乾坤翻覆一化城。
《化城行》【元·郝经】东郊野马如马惊,依稀隐约还成城。参差雉堞云间横,鳌头岌嶪擎长鲸。壮哉三都与两京,殿阁楼观颃空明。丹雘峭丽欹且倾,烟气荏苒摇旆旌。其中似有百万兵,是邪非邪寂无声。秦邪汉邪杳难名,长风忽来一扫清。赤日如血高天青,霜净沙乾雁鹜鸣。路傍但见棘与荆,祇有惨淡万古情。人间城郭几废兴,一抔聚散皆化城。君不见始皇万里防胡城,人土并筑顽如冰。屈丏按剑将土蒸,坚能砺刀草不生。神愁鬼哭枯血腥,杀人盈城著死争。只今安在与地平,平地深谷为丘陵。江南善守铁瓮城,城外有田不敢耕。西北广莫无一城,控弦百万长横行。身为心城屋身城,一朝破坏俱化升。伫立感化参玄冥,乾坤翻覆一化城。
https://shici.929r.com/shici/9cj5n.html
郑公山立面粟黄,袖中隐隐露谏章。
致君尧舜肩禹汤,太宗一镜今不亡。
谪仙翩然来帝乡,淋漓龙巾倚御床。
斗酒百篇锦绣肠,光焰至今万丈长。
汾阳沈雄异姓王,中兴功业冠有唐。
人臣始终寿且昌,深山大泽龙蛇藏。
咸宁气貌惨不扬,杀气凛凛横天狼。
回天再造忠且强,功名端不让汾阳。
太师鲁公日角方,挺特不挠百鍊钢。
端笏正朝貌堂堂,卢杞蓝面不敢望。
昌黎高冠何昂昂,泰山北斗元气傍。
天衢摇曳云锦裳,斥去老佛擅文章。
乐天翛然世相忘,江水荡漾江花香。
不作房杜庸何伤,歌诗直与日月光。
奇章重厚国栋梁,乱来粗能立纪纲。
太平无象称小康,不计党祸深膏肓。
崔相忧国眉两厖,区别流品何太忙。
天子闭目犹自防,曹节侯览不可量。
司空表圣宜贤良,清癯不欲游岩廊。
诗外有味谁肯尝,寡鹤飞去高翱翔。
《唐十臣像歌》【元·郝经】郑公山立面粟黄,袖中隐隐露谏章。致君尧舜肩禹汤,太宗一镜今不亡。谪仙翩然来帝乡,淋漓龙巾倚御床。斗酒百篇锦绣肠,光焰至今万丈长。汾阳沈雄异姓王,中兴功业冠有唐。人臣始终寿且昌,深山大泽龙蛇藏。咸宁气貌惨不扬,杀气凛凛横天狼。回天再造忠且强,功名端不让汾阳。太师鲁公日角方,挺特不挠百鍊钢。端笏正朝貌堂堂,卢杞蓝面不敢望。昌黎高冠何昂昂,泰山北斗元气傍。天衢摇曳云锦裳,斥去老佛擅文章。乐天翛然世相忘,江水荡漾江花香。不作房杜庸何伤,歌诗直与日月光。奇章重厚国栋梁,乱来粗能立纪纲。太平无象称小康,不计党祸深膏肓。崔相忧国眉两厖,区别流品何太忙。天子闭目犹自防,曹节侯览不可量。司空表圣宜贤良,清癯不欲游岩廊。诗外有味谁肯尝,寡鹤飞去高翱翔。
https://shici.929r.com/shici/rPkzc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