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轩冕及渔樵,性与情违渐渐遥。
季子祸从怜富贵,颜生道在乐箪瓢。
清闲自可齐三寿,忿恨还须戒一朝。
好学尧民偎舜日,短裁孤竹理云韶。
不论轩冕及渔樵,性与情违渐渐遥。
季子祸从怜富贵,颜生道在乐箪瓢。
清闲自可齐三寿,忿恨还须戒一朝。
好学尧民偎舜日,短裁孤竹理云韶。
这是一首描绘隐逸生活,抒发个人情怀的诗篇。开篇“不论轩冕及渔樵,性与情违渐渐遥”两句,通过对比官宦之家(轩冕)与山林之居(渔樵)的不同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名利的淡漠和对自然田园生活的向往。这里,“性与情违”意味着世间纷扰与内心所向背道而行,“渐渐遥”则形象地描绘了这种违背感的日益加深。
接着,“季子祸从怜富贵,颜生道在乐箪瓢”两句,通过对比历史上因富贵而招致灾祸的人物(如季子),与追求道德生活、以简陋之物为乐的颜回(颜生),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清贫自守的选择和满足。
“清闲自可齐三寿,忿恨还须戒一朝”两句,则是诗人对待生命态度的写照。这里,“清闲自可”表明诗人已达到心灵的自在状态,而“忿恨还须戒一朝”则告诫自己,即使面对不平事,亦当以宽容之心对待。
最后,“好学尧民偎舜日,短裁孤竹理云韶”两句,通过借古人(尧、舜)之德来表达诗人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情趣。这里,“好学”显示了诗人对于知识和道德的追求,而“短裁孤竹理云韶”则描绘了一种简约而不失文雅的生活状态,通过对自然材料(如竹)的巧妙利用来体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艺术与精神境界。
总体来说,这首诗是一次心灵的自我对话和情感的抒发,是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一种理想化表达。
豪杰多自悟,不待文王兴。
四方有馀师,十室岂无朋。
我老不知时,早岁谁误称。
归来理茅屋,对客食藜蒸。
遇渴即饮水,何尝问淄渑。
冠裳强包裹,毁誉如飞蝇。
植根久已尔,苕颖日自升。
忘我亦忘法,无冰知消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