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乌来啼未央,明月出户空飞霜。
吹笳征夫不就寝,宫筵列烛声满堂。
夜夜乌来啼未央,明月出户空飞霜。
吹笳征夫不就寝,宫筵列烛声满堂。
此诗描绘了一幕深夜的场景,开头“夜夜乌来啼未央”表达了夜深人静之时,乌鸡开始啼叫,时间尚未到达凌晨。紧接着“明月出户空飞霜”则是对外部环境的描写,月光透过门窗,室内外都覆盖着一层薄霜,展示了寒冷和清晰。
诗人随后转向室内情景,“吹笳征夫不就寝”中的“笳”是一种古代军用乐器,这里可能指的是室内有人在吹奏此乐器,以示征战之意,或许是对外界的某种召唤。"征夫"则指被召唤的人,"不就寝"表明这些人并没有就寝,而是在忙碌于某些事务。
最后一句“宫筵列烛声满堂”则描绘了一个豪华的室内场景,“宫筵”通常指的是宫殿中的席子或坐具,“列烛”意味着排列着许多蜡烛,而“声满堂”则是这些烛光下的声音充满整个厅堂,可能是乐音、谈笑声,或是其他活动的声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夜晚静谧与室内热闹的对比,展现了一个特殊的夜晚生活场景。它不仅描绘了外部自然环境,更通过室内的活动声响和光影,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社会生活图画。
山中宜宿月,冬月亦可人。
岩斋此扫榻,岭衔半弓新。
寒影疏薜萝,幽籁摇松筠。
閒庭白如霜,洼水明似银。
寻胜不虑冷,得句迥绝尘。
丹崖栖娥驾,宛逢脩桂伦。
听法阶下松,指月传来真。
淙淙璎珞岩,辋水动涟沦。
光与月上下,难分疏复亲。
远火时明灭,如豹犬吠频。
少读摩诘书,惟知爱其文。
何期今夕景,一一如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