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接山腰舍绕泉,丰堂巍殿势蝉联。
非禅非律三百辈,有圃有场千亩田。
中坐独尊司狱佛,几前杂事地行仙。
若无生死惊愚俗,正恐斋厨亦悄然。
地接山腰舍绕泉,丰堂巍殿势蝉联。
非禅非律三百辈,有圃有场千亩田。
中坐独尊司狱佛,几前杂事地行仙。
若无生死惊愚俗,正恐斋厨亦悄然。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静的佛教寺庙之景。开头两句“地接山腰舍绕泉,丰堂巍殿势蝉联”通过对比和排比的手法,勾勒出一幅山清水秀、建筑雄伟的画面,其中“山腰”与“绕泉”相得益彰,展示了寺庙依山而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景象。接着,“非禅非律三百辈,有圃有场千亩田”则透露了这座寺庙不仅是宗教活动的场所,同时也是一处自给自足的农耕之地,展现了僧侣生活的另一面。
中间两句“中坐独尊司狱佛,几前杂事地行仙”描绘了一位佛像安详端坐于寺庙内,同时在其前的案几上摆放着各种日常用品和佛事活动用的物品。这既表达了僧侣们对佛法的尊崇,也反映出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实与神圣并存。
结尾两句“若无生死惊愚俗,正恐斋厨亦悄然”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心态。诗人担忧的是,如果连寺庙内的清净生活都受到外界琐事的干扰,那么这份宁静又从何而来?这里,“生死惊愚俗”暗示了对尘世烦恼与生死轮回的超脱,而“斋厨亦悄然”则是对于即使是在寺庙内也难以完全避免世间杂事的一种担忧。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建筑风格和僧侣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个既有佛法修持又不脱离日常生活的僧院景象,同时也流露出了诗人对于超然物外的心境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