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惠思归钱塘》
《送惠思归钱塘》全文
宋 / 司马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孤岫平湖外,禅房老柏阴。

倦游谙浊世,独往遂初心。

夜雨灯窗迥,秋苔屐齿深。

勿锄山径草,便有俗人寻。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huìguīqiántáng
sòng / guāng

xiùpíngwàichánfánglǎobǎiyīn

juànyóuānzhuóshìwǎngsuìchūxīn

dēngchuāngjiǒngqiūtái齿chǐshēn

chúshānjìngcǎo便biànyǒurénxún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红尘、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开篇"孤岫平湖外,禅房老柏阴"设置了一个宁静而深远的场景,孤立的山峰与辽阔的湖面构成一幅自然画卷,而禅房旁的古老柏树更添了一份沉郁和沧桑。诗人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超脱。

"倦游谙浊世,独往遂初心"这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倦游"表示对尘世的疲惫不堪,而"独往遂初心"则是表明诗人要回归到最初的纯净心灵。这里的"初心"可能指的是对佛法或自然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两句"夜雨灯窗迥,秋苔屐齿深"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宁静和孤寂的情绪。夜晚的细雨打在灯窗上发出轻微的声音,而秋天的苔藓则覆盖着古老的柏树根部,生长得茂密而深远,这些意象都增添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最后两句"勿锄山径草,便有俗人寻"则是诗人对外界的一种警示或暗示。这里的"勿锄"意味着不要破坏自然,而"便有俗人寻"则是在告诫那些不懂得欣赏和尊重自然之美的人,可能会因为某些目的而来打扰这份宁静。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内心世界的真挚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世俗纷争的超脱,以及对于精神家园的向往和追求。

作者介绍
司马光

司马光
朝代:宋   字:君实   号:迂叟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生辰: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猜你喜欢

和栖贤山居韵·其一

山水无中外,飘云何必归。

最嫌沙上雁,一一向南飞。

罪大心方死,病多力渐微。

谁持匡岳泪,来洒破僧衣。

(0)

同陈公叙昔有感

不过廿年事,还如隔数生。

逢君寒碛话,动我渭阳情。

乡国馀残梦,乾坤未解酲。

独怜孤杖外,气骨自相撑。

(0)

赠五千道者

只杖凄凄日,论乡独有君。

辞家一万里,学道五千文。

礼斗依丹阙,吹笙坐碧云。

不堪询故老,清泪亦纷纷。

(0)

沈阳杂诗二十首·其十八

佛命亦如线,西方有剩莲。

贝翻成大贾,笙吹比神仙。

弟子黄金贵,弓裘白日鲜。

雷同吾岂敢,只合抱沙眠。

(0)

沈阳杂诗二十首·其十六

未到秋风起,先令破衲寒。

但拚身一掷,久与世无干。

日月看倏去,林泉到处残。

如何昨夜梦,颗颗荔枝丹。

(0)

立秋后一日孤雁忽飞去四首·其四

上林非夙昔,繫帛亦徒劳。

尔去从飘泊,余心转郁陶。

空庭添寂寂,中泽总嗷嗷。

何日清江海,孤云许共翱。

(0)
诗词分类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诗人
周笃文 张涤华 邓缵先 邵元冲 南怀瑾 李根源 张其锽 李四光 陈布雷 任援道 陶博吾 顾学颉 陈迩冬 吴梅 仇亮 王冷斋 陈衡恪 邱清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