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庐秋色落千严,湖荡青青草半芟。
晚翠和烟群岛接,空潭浮月薄云衔。
如何圆魄看三度,犹自江村滞片帆。
欲寄尺书随雁足,乡心撩乱倩谁缄。
匡庐秋色落千严,湖荡青青草半芟。
晚翠和烟群岛接,空潭浮月薄云衔。
如何圆魄看三度,犹自江村滞片帆。
欲寄尺书随雁足,乡心撩乱倩谁缄。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庐山的景色,以及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首句“匡庐秋色落千严”以“千严”形容山峦之多,展现出庐山的壮丽景象。接着“湖荡青青草半芟”描绘了湖面上青草被割去后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
“晚翠和烟群岛接,空潭浮月薄云衔”两句,通过“晚翠”、“烟”、“群岛”、“空潭”、“月”、“薄云”等意象,构建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画面,展现了夜晚湖面的宁静与美丽。尤其是“空潭浮月薄云衔”,将月亮与薄云巧妙结合,形象地描绘了月光洒在水面上,与轻柔的云朵相映成趣的景象。
接下来,“如何圆魄看三度,犹自江村滞片帆”表达了诗人对月亮圆缺变化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自己漂泊在外,难以归家的无奈。最后一句“欲寄尺书随雁足,乡心撩乱倩谁缄”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希望借助鸿雁传递书信,但思绪纷乱,不知如何表达心中的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真挚的情感流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家乡的深切怀念,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感染力的佳作。
微生真草木,无处谢天力。
慈颜如春风,不见桃李实。
古今抱此恨,有志俯仰失。
公子岂先知,战战常惜日。
吾君日月照,委曲到肝鬲。
哀哉人子心,吾何爱一邑。
家庭拜前后,粲然发笑色。
岂比黄壤下,焚瘗千金璧。
若人道德人,视此亦戏剧。
聊偿曾、闵意,遽与仙佛寂。
孤累卧江渚,永望坟墓隔。
作诗相楚挽,感动泪再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