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记旧时明月路,玉桂堂东。十二珠栊。
刬袜人来月影中。梨云散后谁为主,零落蔫红。
芳草丛丛。双燕飞飞画阁空。
犹记旧时明月路,玉桂堂东。十二珠栊。
刬袜人来月影中。梨云散后谁为主,零落蔫红。
芳草丛丛。双燕飞飞画阁空。
这首《采桑子》由叶恭绰先生在清末至近现代初创作,描绘了一幅月夜下的静谧景象,充满了淡淡的哀愁与怀旧之情。
“犹记旧时明月路”,开篇即以“旧时明月”唤起读者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月光如故,却物是人非,引出深深的感慨。“玉桂堂东”点明地点,桂树环绕的堂屋,月光洒落其上,营造出一种幽静而雅致的氛围。“十二珠栊”描绘了窗户上的装饰,珠帘轻摇,增添了几分朦胧之美。“刬袜人来月影中”,想象一位女子轻盈地踏着月光而来,袜底轻触地面,留下一串银铃般的脚步声,这一细节细腻地刻画了人物的轻柔与美丽。
“梨云散后谁为主”,梨花飘落,春去秋来,昔日的繁华已逝,不知何人为此美景所主。“零落蔫红”写出了花朵凋谢的景象,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芳草丛丛”则以绿意盎然的草木反衬出季节的更迭与生命的轮回。“双燕飞飞画阁空”,最后以双燕在空荡的画阁中飞翔的画面收尾,燕子的自由与画阁的空寂形成对比,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深深感慨。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生命短暂、世事无常的深刻思考,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故国波涛隔,明时已久留。
献书双阙晚,看月五陵秋。
南棹何时返,长江忆共游。
遥知钓船畔,相望在汀洲。
一室意何有,闲门为我开。
炉香寒自灭,履雪饭初回。
窗迥孤山入,灯残片月来。
禅心方此地,不必访天台。
远归从此别,亲爱失天涯。
去国频回首,方秋不在家。
鸣蛩闻塞路,冷雁背龙沙。
西次桑乾曲,洲中见荻花。
戢戢乱峰里,一峰独凌天。
下看如尖高,上有十里泉。
志人爱幽深,一住五十年。
悬牍到其上,乘牛耕药田。
衣食不下求,乃是云中仙。
山僧独知处,相引冲碧烟。
断崖昼昏黑,槎臬横只椽。
面壁攀石棱,养力方敢前。
累歇日已没,始到茅堂边。
见客不问谁,礼质无周旋。
醉卧枕欹树,寒坐展青毡。
折松扫藜床,秋果颜色鲜。
鍊蜜敲石炭,洗澡乘瀑泉。
白犬舐客衣,惊走闻腥膻。
乃知轩冕徒,宁比云壑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