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离夜二首·其一》
《离夜二首·其一》全文
唐 / 马戴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东征辽水迥,北近单于台。

戎衣挂宝剑,玉箸衔金杯。

红烛暗将灭,翠蛾终不开。

(0)
翻译
远征东方到达辽水边,向北接近了单于台。
战士的战衣挂着宝剑,手中举着镶嵌金边的玉箸酒杯。
红色的蜡烛渐渐熄灭,美人的眼睑始终没有展开笑颜。
注释
东征:向东远征。
辽水:古代对东北地区辽河的称呼。
迥:遥远。
北近:向北靠近。
单于台:古代匈奴的王庭或重要地标,此处泛指北方边疆地区。
戎衣:战士的战服。
宝剑:珍贵的剑,常象征武勇。
玉箸:玉制的筷子,喻精致生活用品。
金杯:镶金的杯子,象征奢华。
红烛:红色的蜡烛,常用于宴会或仪式,此处营造氛围。
暗将灭:即将熄灭,暗示时间已晚或情境的结束。
翠蛾:比喻美女的眉毛,这里代指美人。
不开:没有展开笑容,表示愁闷或不快。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边塞生活的诗歌,其中充满了强烈的边疆气息和军事色彩。开篇“东征辽水迥,北近单于台”两句,勾勒出边塞的地理环境,展现了一种辽阔与孤寂。"辽水"指的是位于中国北方的 辽河,而"单于台"则是古代北方民族建立的军事堡垒。这两句话描绘了诗人所处之地的地理位置,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军事对峙的紧张氛围。

接着,“戎衣挂宝剑,玉箸衔金杯”两句,则从物象上展现了边塞将士们的生活。"戎衣"指的是军人的服装,而“挂宝剑”则是军人佩戴的武器,显示出军人的英勇与警惕;"玉箸"和"金杯"则是高级官员或将领才会使用的奢侈品,这里用来衬托边塞生活中的不凡身份。

最后,“红烛暗将灭,翠蛾终不开”两句,则营造出一种即将结束而又充满期待的情景。“红烛”通常象征着宴席或是夜晚的光亮,而“暗将灭”则预示着时间的流逝和活动的结束;"翠蛾"指的是美丽的灯火之下的昆虫,而“终不开”则表达了一种期待中的东西未能实现,或者是一种美好的时刻即将过去却未能完全体验。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生活环境、物象和情境的描写,展现了边疆军人的豪迈与孤独,以及他们在严酷自然条件下的坚守和期待。

作者介绍
马戴

马戴
朝代:唐   字:虞臣   籍贯:唐定州曲阳(今陕西省华县)   生辰:799—869

马戴(799—869),字虞臣,唐定州曲阳(今河北省曲阳县,一说江苏省东海县或陕西省华县)人。晚唐时期著名诗人。
猜你喜欢

杂小诗八首·其六

门外山光万里浓,且将寥落共清风。

个中自有濠梁意,不用磨刀斫眼红。

(0)

春意五绝·其四

一犁烟雨霭江村,肮脏衡门暗断魂。

览镜自怜空跌宕,谁知跨下有王孙。

(0)

送妙修造

昔人架屋著闲汉,同道嗔之不与语。

秀峰屋下没闲人,不是超佛即超祖。

佛祖至大渠更超,此屋黄金君勿惮。

下山遍访檀施门,必有奇人咄嗟办。

(0)

送延福专使·其二

剪剪江风雪应时,雪中春在老梅枝。

朝来折作江南信,戏蝶游蜂总未知。

(0)

别圆融庵主

青田东望山如蓝,过岭独喜云腴甘。

丛林荒寒不入眼,耆旧只今多住庵。

汾阳昭对矮师叔,甘露有源梅子熟。

长年风月但平分,一日空来鼎三足。

屋头高梧忽秋声,老去彼此云无情。

归山自畜长柄杓,珍重庵头折脚铛。

(0)

诗悼邹仲容教授

骨相自清臞,居然澹满躯。

高文凌鲍谢,胜略本孙吴。

鸑鷟期千仞,骅骝殒半途。

伤心九泉恨,那忍奠生刍。

(0)
诗词分类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诗人
卢龙云 曹家达 彭汝砺 释德洪 邵宝 释函是 吴与弼 陆深 释函可 黎民表 朱诚泳 李之世 项安世 林光 佘翔 释居简 于慎行 虞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