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别圆融庵主》
《别圆融庵主》全文
宋 / 释慧空   形式: 古风

青田东望山如蓝,过岭独喜云腴甘。

丛林荒寒不入眼,耆旧只今多住庵。

汾阳昭对矮师叔,甘露有源梅子熟。

长年风月但平分,一日空来鼎三足。

屋头高梧忽秋声,老去彼此云无情。

归山自畜长柄杓,珍重庵头折脚铛。

(0)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释慧空所作,名为《别圆融庵主》。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庵主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感慨。

首句“青田东望山如蓝”,以“蓝”形容远处山色的深邃与宁静,展现出一种淡雅而深远的意境。接着“过岭独喜云腴甘”,表达了诗人越过山岭后,见到云雾缭绕的景象时内心的喜悦和满足,仿佛甘甜的乳汁般令人愉悦。

“丛林荒寒不入眼,耆旧只今多住庵。”这两句描绘了庵周围的环境,虽有荒凉之感,但庵内却充满生机,老一辈的人们在这里找到了安身之所。这不仅展现了庵的吸引力,也暗示了庵主对老友的关怀与接纳。

“汾阳昭对矮师叔,甘露有源梅子熟。”这里通过具体的场景——矮师叔与甘露的来源,以及成熟的梅子,进一步丰富了庵内的生活氛围,同时也寓意着庵主与庵内人士之间和谐共处的美好关系。

“长年风月但平分,一日空来鼎三足。”这两句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平凡生活的美好。无论岁月如何更迭,庵主都能与庵内人士共享风月,共同度过每一个平凡的日子。

“屋头高梧忽秋声,老去彼此云无情。”随着季节的变化,高梧树上传来秋日的声响,诗人感叹时光易逝,岁月无情。然而,即便如此,庵主与庵内人士之间的深厚情谊依然不变。

最后,“归山自畜长柄杓,珍重庵头折脚铛。”诗人表示自己将回归山林,继续使用长柄勺和折脚铛,这些日常用品象征着庵内生活的简单与质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庵主和庵内生活的珍视与怀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与庵主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以及对自然美景和简朴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作者介绍

释慧空
朝代:宋

释慧空(一○九六~一一五八),号东山,俗姓陈,福州(今属福建)人。年十四出家,初学于圆悟、六祖,后至疏山,为南岳下十四世,泐潭清禅师法嗣。高宗绍兴二十三年(一一五三),住福州雪峰禅院,次年退归东庵。二十八年卒,年六十三(《五灯会元》卷一八、《东山慧空禅师语录跋》)。有《东山慧空禅师语录》、《雪峰空和尚外集》传世。 释慧空诗,以续藏经本《东山慧空禅师语录跋》及日本旧刻《雪峰空和尚外集》(今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编为二卷。
猜你喜欢

南堂独坐

晨坐南堂双眼明,南山山色满柴荆。

片云忽过失帘影,急雨初来闻竹声。

鹦鹉螺深生酒兴,蟾蜍滴古助诗情。

野人频约天台去,几緉青鞋了此行。

(0)

雨夜偶书

高卧空堂风雨来,更阑频看烛花摧。

新凉萧爽秋期近,多病侵寻老境催。

万事极知终变灭,一官那得久低回。

床头幸有楞伽在,更炷炉香手自开。

(0)

雨夜观史

读书雨夜一灯昏,叹息何由起九原。

邪正古来观大节,是非死后有公言。

未能剧论希扪虱,且复长歌学叩辕。

它日安知无志士,经过指点放翁门。

(0)

贫中自戏

种枳为篱草结庐,人间知足更谁如。

涧深松老忘荣谢,天阔云闲任卷舒。

门冷并无残客迹,家贫常读绝编书。

有金可散还关念,多事从来笑汉疏。

(0)

茅斋

茆斋虽绝小,老子策新勋。

硙落霏霏雪,炉生袅袅云。

心将鸥共远,巢与鹤中分。

几许人间事,吾庐寂不闻。

(0)

闲中作

呼童按摩罢,倚壁欠伸馀。

棋局可忘老,鸟声能起予。

扫檐怜罥蝶,投饵出潜鱼。

向晚明窗下,还来读旧书。

(0)
诗词分类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诗人
戚夫人 鲁宗道 孔稚圭 陆景初 徐彦若 善生 韦承庆 李琮 滕白 胡梦昱 张纮 干宝 李昪 荀勖 项羽 吴彩鸾 黄宗会 陈函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