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时膺荐谒承明,犯晓袈裟出化城。
空界鹤随行锡远,大江龙引法舟轻。
天官讲道飞花雨,禁路趋朝逐佩声。
宠遇归来知有日,暂违香室话无生。
清时膺荐谒承明,犯晓袈裟出化城。
空界鹤随行锡远,大江龙引法舟轻。
天官讲道飞花雨,禁路趋朝逐佩声。
宠遇归来知有日,暂违香室话无生。
这首诗描绘了亨上人在清晨披着袈裟前往京城接受荐举的情景,充满了浓厚的佛教色彩和文人士大夫的雅致情怀。
首联“清时膺荐谒承明,犯晓袈裟出化城”,开篇即点明了时节与人物行动。清朗的时代背景下,亨上人怀揣荐举的使命,于拂晓时分,身着袈裟,从化城出发,前往京城。这里不仅展现了亨上人的虔诚与决心,也隐含了对时代清明的颂扬。
颔联“空界鹤随行锡远,大江龙引法舟轻”,进一步描绘了亨上人旅途中的景象。鹤随着他的行进,似乎在天空中为他引领道路;而当他乘着法舟渡过大江时,仿佛有龙在引导,使得舟行轻盈。这两句运用了生动的自然意象,既表现了亨上人旅途的壮丽,也暗喻了佛法的深远与亨上人修行的高深。
颈联“天官讲道飞花雨,禁路趋朝逐佩声”,转而描写亨上人到达京城后的情景。天官们在宫廷中讲授佛法,如同飞舞的花瓣洒落,营造出一种神圣而祥和的氛围;亨上人则在朝堂上,跟随佩玉之声,步入官场,开始了新的使命。这一联巧妙地将佛教与儒家文化融合,体现了亨上人作为僧侣同时又具备文士风范的形象。
尾联“宠遇归来知有日,暂违香室话无生”,表达了亨上人对于未来的期待与对当前处境的理解。虽然暂时离开了香室(可能指寺庙或修行之所),但他深知终有一天会再次归来,与佛门相伴。同时,他以“话无生”结束,体现了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佛法智慧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亨上人作为僧侣在世俗与修行之间穿梭的独特经历,以及他对佛法的坚定信仰和对人生深刻的体悟。
吴门向西流水长,水长柳暗烟茫茫。
行人送客各惆怅,话离叙别倾清觞。
吟丝竹,鸣笙簧,酒酣性逸歌猖狂。
行人告我挂帆去,此去何时返故乡。
殷勤振衣两相嘱,世事近来还浅促。
愿君看取吴门山,带雪经春依旧绿。
行人行处求知亲,送君去去徒酸辛。
与子骨肉亲,愿言长相随。
况离父母傍,从我学书诗。
同在道路间,讲论亦未亏。
为文于我前,日夕生光仪。
行役多疾疚,赖此相扶持。
贫贱事难拘,今日有别离。
我去秦城中,子留汴水湄。
离情两飘断,不异风中丝。
幼年独为客,举动难得宜。
努力自修励,常如见我时。
送我登山冈,再拜问还期。
还期在新年,勿怨欢会迟。
大君毕能事,端扆乐成功。
运与千龄合,欢将万国同。
汉酺歌圣酒,韶乐舞薰风。
河洛荣光遍,云烟喜气通。
春华顿觉早,天泽倍知崇。
草木皆沾被,犹言不在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