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子骨肉亲,愿言长相随。
况离父母傍,从我学书诗。
同在道路间,讲论亦未亏。
为文于我前,日夕生光仪。
行役多疾疚,赖此相扶持。
贫贱事难拘,今日有别离。
我去秦城中,子留汴水湄。
离情两飘断,不异风中丝。
幼年独为客,举动难得宜。
努力自修励,常如见我时。
送我登山冈,再拜问还期。
还期在新年,勿怨欢会迟。
与子骨肉亲,愿言长相随。
况离父母傍,从我学书诗。
同在道路间,讲论亦未亏。
为文于我前,日夕生光仪。
行役多疾疚,赖此相扶持。
贫贱事难拘,今日有别离。
我去秦城中,子留汴水湄。
离情两飘断,不异风中丝。
幼年独为客,举动难得宜。
努力自修励,常如见我时。
送我登山冈,再拜问还期。
还期在新年,勿怨欢会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的《别云间》,表达了对亲人深厚的情感和不舍离别之苦。开篇“与子骨肉亲,愿言长相随”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与子女之间骨肉相连、情深意重的关系,并希望能够永远陪伴在一起。紧接着,“况离父母傍,从我学书诗”则是诗人鼓励子女在离开父母身边时,应当跟随自己学习文学和诗歌,以此来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联结。
“同在道路间,讲论亦未亏”这两句表明诗人与子女共处一路,不仅情感上相互依偎,就连知识的交流也从未有过遗漏。接着,“为文于我前,日夕生光仪”描绘了诗人教导子女创作文章的情景,每天晚上都有新的进步和成就。
“行役多疾疚,赖此相扶持”则是诗人表达了在外奔波、辛劳的生活中,只能依靠与子女之间的深情来互相支持。紧接着,“贫贱事难拘,今日有别离”则是在说尽管处境艰难,但今天不得不与亲人告别。
“我去秦城中,子留汴水湄”表明了诗人即将离开前往秦城,而子女则要留在汴水之滨。下一句,“离情两飘断,不异风中丝”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出离别时的情感如同轻柔的云和细丝一样,脆弱而又难以捉摸。
“幼年独为客,举动难得宜”则是诗人回忆起子女幼年时期常在外漂泊,不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环境。紧接着,“努力自修励,常如见我时”是对子女的教诲和鼓励,要他们不断自我完善,就像平日里看到自己一样。
最后两句,“送我登山冈,再拜问还期”表达了诗人希望子女能够送别,然后再次向他行礼,询问何时能再相见。结尾“还期在新年,勿怨欢会迟”则是在期盼着来年能够团聚,不要因不能及时相聚而感到怨恨。整首诗充满了对亲情的深情表达和对未来团聚的美好愿望。
今日意不惬,出游聊逍遥。
父子自为伴,何须外招邀。
过溪足小倦,临流坐危桥。
回头顾吾庐,竹树翳草寮。
独有万花亭,岿然出山椒。
高陂泻溪水,环佩锵琼瑶。
飞流迸空起,平水和天摇。
舂淙到潭底,势尽自浮漂。
蟹眼沸不停,雪山涌还消。
近观绝汹汹,远听渐萧萧。
忽逢绿头公,携孥鼓丹桡。
喧呼苇间出,得意似见骄。
我行为小立,流鱼偶双跳。
人物各自适,兹游定谁超。
窦宪一举空朔野,曹霸一笔空凡马。
吾乡药者有陈生,一丸洗空万药者。
庸医皆笑道旁莎,陈生拈出便是玉山禾。
庸医皆笑涧下水,陈生酌来便是上池底。
也只不离神农书,书外别得一亡珠。
也只不出歧伯论,论外别得舌一寸。
旧遭痔疾恼杀侬,新遭淋疾与合纵。
恰如住在圃田国,晋楚腹背来夹攻。
陈生赠我玉菌子,乃是华阳洞中乖龙耳。
陈生赠我绀叶纱,乃是金鸦脚底扶桑花。
汲泉亲手煮蟹眼,一浣枯肠如浣沙。
平生旧疾蝉壳退,秋风吹落青天外。
更传枕中鸿宝方,戒勿浪传泄天藏。
君不见回岩仙客逢贫子,指石成金吾济尔。
贫子再拜不要金,祇觅指头吾自指。
《送药者陈国器》【宋·杨万里】窦宪一举空朔野,曹霸一笔空凡马。吾乡药者有陈生,一丸洗空万药者。庸医皆笑道旁莎,陈生拈出便是玉山禾。庸医皆笑涧下水,陈生酌来便是上池底。也只不离神农书,书外别得一亡珠。也只不出歧伯论,论外别得舌一寸。旧遭痔疾恼杀侬,新遭淋疾与合纵。恰如住在圃田国,晋楚腹背来夹攻。陈生赠我玉菌子,乃是华阳洞中乖龙耳。陈生赠我绀叶纱,乃是金鸦脚底扶桑花。汲泉亲手煮蟹眼,一浣枯肠如浣沙。平生旧疾蝉壳退,秋风吹落青天外。更传枕中鸿宝方,戒勿浪传泄天藏。君不见回岩仙客逢贫子,指石成金吾济尔。贫子再拜不要金,祇觅指头吾自指。
https://shici.929r.com/shici/7eFC2vrJ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