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散纸尾鹜,窗聚案头萤。
无端循除水,也学夜诵声。
庭散纸尾鹜,窗聚案头萤。
无端循除水,也学夜诵声。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杨万里所作,名为《寄题太和丞公沈君公馆亭台四咏(其四)读书台》。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学者夜读图景。
"庭散纸尾鹜,窗聚案头萤。"
这里,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一个安静的夜晚场景。"庭散纸尾鹜"形象地描绘了庭院中散落的纸张被风吹动,如同小鸟般跳跃;而"窗聚案头萤"则展现了窗前桌上的萤火虫聚集,仿佛学者书案上的灯光。两句诗通过对比和聯繫,传达出夜读时的宁静与温馨。
"无端循除水,也学夜诵声。"
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夜读的情境。"无端循除水"可能是指清晨或夜间取水洗涤之事,这里则用以形容诗人在寂静的夜晚中寻求心灵上的净化;而"也学夜诵声"则表明诗人在这样的氛围中,也效仿古人学习和背诵经典的声音。这里的“无端”与“也学”,既是对上下文意象的呼应,也表现出诗人对于知识追求与精神修养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景描写,展现了一个书生夜读时的心境和环境。诗中不仅有对自然景物的观察,更有对个人内在世界的刻画,体现出古代士人对于学问与修养的重视,以及他们追求宁静、专注氛围以便深入学习和思考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