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里短檠头似雪,客间长铗食无鱼。
上书恸哭君何苦,政是时人重子虚。
雨里短檠头似雪,客间长铗食无鱼。
上书恸哭君何苦,政是时人重子虚。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杨万里所作,名为《跋蜀人魏致尧抚干万言书》。诗中通过对比雨中的檠头(古代建筑上的装饰物)和客舍间的长铗(一种食器),表达了诗人在外漂泊、无鱼可食的艰难处境,以及上书朝廷却遭到冷遇的悲愤。诗人的心情是复杂的,既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也有对理想无法实现的哀伤。
“雨里短檠头似雪”这一句,通过将檠头比作雪,形象地描绘了外出漂泊中的凄凉气氛。檠头本是建筑上的装饰物,此处被雨水浸湿,不仅失去了原有的华丽,而且还显得孤单无依。
“客间长铗食无鱼”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在外的艰难生活,连基本的食物都无法保证,更不用说其他的生活条件。
“上书恸哭君何苦”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愤懑与悲痛。尽管他曾经上书言事,但收到的却是冷漠和无动于衷,这使得诗人的心情变得更加低落,甚至到了恸哭的地步。
“政是时人重子虚”则是对当时政治的批判。诗人感慨的是,当今之世,人们只看重形式上的繁文缛节,而忽略了真正的问题和需要。这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个人遭遇,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某种病态。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与反差的手法,抒写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对现实的批判,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无力回天的悲凉情绪。
木犀开了。还是生辰到。
一笑对西风,喜人与、花容俱好。
寿筵开处,香雾扑帘帏,笙簧奏,星河晓,拼取金罍倒。
当年仙子,容易抛蓬岛。
月窟与花期,要同向、人间不老。
拈枝弄蕊,此乐几时穷,一岁里,一番新,莫与蟠桃道。
绿水平湖,浸芙渠烂锦,艳胜倾国。
半敛半开,斜立斜敧,好似困娇无力。
水仙应赴瑶池宴,醉归去、美人扶策。
驻香驾、拥波心媚容,倩妆颜色。曾见苕川澄碧。
匀粉面、溪头旧时相识。
翠被绣裀,彩扇香篝,度岁杳无消息。
露痕滴尽风前泪,追往恨、悠悠踪迹。动怨忆。
多情自家赋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