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郑阳春》
《送郑阳春》全文
宋 / 白玉蟾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前身莫是郑安期,井灶重来迹已遗。

涧底菖蒲无可采,共君细读汉时碑。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zhèngyángchūn
sòng / báichán

qiánshēnshìzhèngānjǐngzàozhònglái

jiànchāngcǎigòngjūnhànshíbēi

翻译
我是否曾是古代的郑安期,这里的一切痕迹已不再清晰。
山涧底的菖蒲已经无法采摘,让我们一起仔细阅读那汉代的石碑。
注释
前身:过去的身份。
莫是:或许曾经是。
郑安期:古代人物,此处借指古人。
井灶:井和灶台,象征生活遗迹。
迹已遗:痕迹已消失。
涧底:山涧底部。
菖蒲:一种水生植物,古人常用以祭祀或药用。
无可采:已经枯萎或难以找到。
共君:与你一起。
汉时碑:汉朝时期的石碑,可能含有历史信息。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白玉蟾创作的《送郑阳春》,其中流露出对朋友离别的惆怅情怀及深厚友谊。诗人以古人郑安期比喻,表达了对于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追忆,同时也映射出自己对于现实境遇的无奈与感慨。

"前身莫是郑安期,井灶重来迹已遗。" 这两句诗通过引用古人故事,表达了对过去美好的回忆和不舍。诗人仿佛觉得自己的前世可能就是那个在历史上留下传奇的郑安期,而现在只能在旧时的井旁重温往昔的足迹,这些遗迹已经被岁月侵蚀,显得无比珍贵。

"涧底菖蒲无可采,共君细读汉时碑。" 这两句则转向现实,涧底的菖蒲(一种植物)无法采撷,象征着诗人对于美好事物无法把握和保存的心情。而“共君细读汉时碑”则是诗人与朋友共同阅读古代碑文的场景,这不仅是一种文化上的交流,更是心灵上的相通。

整首诗通过对过往的追忆和现实的感慨,表达了深沉的情感和复杂的心理。

作者介绍
白玉蟾

白玉蟾
朝代:宋   字:如晦   号:琼琯   籍贯:南宋时   生辰:1134~1229

白玉蟾(1194-1290),南宋时人,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定居福建闽清。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
猜你喜欢

梁明府茅冈杂咏·其二列岫亭

朝看亭上山,暮看亭上山。

问君心何似,白云相与閒。

(0)

秋怀·其一

中原回首十年情,每到秋来感慨生。

偃月营边多鸟噪,歌风台畔少人行。

羽林散尽旌旗影,玉垒消沉鼓角声。

愁绝年来边外草,西风吹雨暗长城。

(0)

同高望公芥庵坐月时须识上人自雷峰至

得气偏在野,先秋促织鸣。

云行新雨歇,月好大江明。

偶尔逢僧话,于焉感我生。

凉风透枕簟,此夜梦魂清。

(0)

雨中登楼

穷居亦何意,言笑向人难。

二月登楼望,孤村细雨寒。

行云变岩岫,流水异波澜。

闭户宜今日,春愁且自宽。

(0)

寿黄母郭太君

青鸟传将七月信,瑶池树色正苍苍。

蓬莱清浅秋风动,金母西来见穆王。

(0)

广州元夜歌·其八

有情夜月上栏杆,穿入疏棂欲寐难。

搔首起来窗外立,狂吟不觉又更残。

(0)
诗词分类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诗人
商辂 华蘅芳 张宇初 崔峒 独孤及 景翩翩 王安国 令狐楚 李珣 刘迎 金农 黄姬水 贺双卿 黄宗羲 欧阳建 刘言史 李濂 洪秀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