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怀·其一》
《秋怀·其一》全文
明 / 张家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中原回首十年情,每到秋来感慨生。

偃月营边多鸟噪,歌风台畔少人行。

羽林散尽旌旗影,玉垒消沉鼓角声。

愁绝年来边外草,西风吹雨暗长城。

(0)
鉴赏

这首《秋怀(其一)》由明代诗人张家珍所作,通过描绘秋日景象,表达了深沉的思乡之情与对往昔岁月的追忆。

首联“中原回首十年情,每到秋来感慨生”,诗人遥望远方的中原大地,心中涌起对故乡的深深思念,每当秋天来临,这种情感便愈发强烈,引发出深深的感慨。

颔联“偃月营边多鸟噪,歌风台畔少人行”进一步渲染了秋日的寂寥氛围。偃月营边,鸟儿鸣叫,却无人驻足聆听;歌风台畔,人迹罕至,只有风声与鸟鸣相伴。这两句以自然界的景象反衬出人世的冷清与孤独。

颈联“羽林散尽旌旗影,玉垒消沉鼓角声”则将笔触转向历史的长河。羽林军已散,昔日的旗帜不再飘扬,玉垒山中,鼓角之声也已沉寂。这里借古代战争场景的衰败,暗示了国家兴衰更替的历史沧桑感。

尾联“愁绝年来边外草,西风吹雨暗长城”收束全诗,将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西风吹拂下的长城,笼罩在风雨之中,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愁绪与对边疆安全的忧虑。这一联以景结情,寓意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怀和对和平稳定的渴望。

整体而言,《秋怀(其一)》通过对秋日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既有对故乡的深情眷恋,也有对历史变迁的深刻反思,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期盼。

作者介绍

张家珍
朝代:明

张家珍(一六三一—一六六○),字璩子。东莞人。家玉仲弟,祖明教、父兆龙俱布衣。明桂王永历元年(一六四七)年十六,从家玉起兵抗清。家玉殁,与总兵陈镇国拥残卒数万于龙门以图恢复,旋以兄荫拜锦衣卫指挥使。广州再破,隐于铁园,家居养父,折节读书,年未及三十而卒。遗作由友人编为《寒木居诗钞》一卷。清陈伯陶《胜朝粤东遗民录》卷二有传。张家珍诗,以清光绪三十二年(一九〇六)东莞寓园祖若旧庐刊《寒木居诗钞》为底本,参校民国二十一至二十三年东莞张伯桢纂《沧海丛书》本《张文烈遗集》附刻之《寒木居诗钞》。
猜你喜欢

挽张百熙联

遭际胜正则,忧伤差同,香草灵荃,我自遥为天下哭;

风度似曲江,年命不逮,元二阳九,公其去叫帝阍开。

(0)

挽褚某联

昏醉遍人间,世多酒狂,维昔已然,何忍为独清独醒;

疮痍满天下,公擅医术,而又不作,谁与任治国治民。

(0)

挽左宗棠联

一柱擎天,位上相、爵通侯,问中兴事业谁如,大勋直媲曾文正;

三朝受命,定东南、平西北,独闽海功名未竟,遗恨偏同汉武侯。

(0)

挽曾纪泽联

文正公后人不愧,树五洲勋望,中朝社稷攸关,看大星遽陨三台,湘水岳云色都变;

武乡侯为我故交,结廿载知音,儿子门墙幸托,惊恶电忽传两地,海东台北泪俱流。

(0)

挽任兰生公

年前忽叹袁文诚,竟成语谶;

地下若逢英果敏,无愧生平。

(0)

挽黄月楼联

猛惊闻白玉楼成,长爪通眉,命薄遽随秋信老;

空望断泥金帖到,素车白马,魂归应激怒涛高。

(0)
诗词分类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诗人
戴冠 冯道 蒋防 曹禾 陶翰 冯梦龙 查升 孙奇逢 陆羽 陆希声 刘邦 卢谌 顾允成 马怀素 刘三吾 李天馥 杨云翼 乔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