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室重氛极,唐家景命新。
地归裂残壤,天洗战馀尘。
遂纳诸戎贡,争陪二月巡。
瀛洲登俊老,烟阁尽名臣。
轻重非关鼎,兴亡要在人。
旧都纷秀麦,前事遍书筠。
哲后疑图暇,西厢访古频。
终篇见成败,摘句屡咨询。
青史嘉遗直,元龟遗圣辰。
愿将稽古意,万一助尧仁。
隋室重氛极,唐家景命新。
地归裂残壤,天洗战馀尘。
遂纳诸戎贡,争陪二月巡。
瀛洲登俊老,烟阁尽名臣。
轻重非关鼎,兴亡要在人。
旧都纷秀麦,前事遍书筠。
哲后疑图暇,西厢访古频。
终篇见成败,摘句屡咨询。
青史嘉遗直,元龟遗圣辰。
愿将稽古意,万一助尧仁。
此诗描绘了从隋末到唐初的历史变迁,展现了国家由乱至治的过程。开篇“隋室重氛极,唐家景命新”两句,指出了隋朝末年的混乱与唐朝初年建立新的政权,体现了诗人对历史更替的深刻认识。
接着,“地归裂残壤,天洗战馀尘”描述了战争结束后大地回复宁静和清洁,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内心的情感。紧接着“遂纳诸戎贡,争陪二月巡”则描绘了唐朝收取四方贡品、春日巡幸的盛况,展示了国家的强大与君主的威仪。
中间部分,“瀛洲登俊老,烟阁尽名臣”一句通过对古人登临之地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的怀念和尊崇。随后的“轻重非关鼎,兴亡要在人”则深刻揭示了历史变革与国家兴衰的根本在于人的智慧和选择。
后半部分,“旧都纷秀麦,前事遍书筠”一句通过对旧都春景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于往昔岁月的回忆。接着“哲后疑图暇,西厢访古频”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智慧和悠闲时光的追寻。
结尾处,“终篇见成败,摘句屡咨询”显示了诗人通过阅读历史书籍,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与反思。最后,“青史嘉遗直,元龟遗圣辰”一句表达了对历史正直记载和古圣先贤智慧的赞美。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历史观念,还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素养和文学功底。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与反思,诗人寄寓了对于历史智慧的传承和个人理想的追求。
崔生秦川来,面有忧戚姿。
问生何所为,念母无巳时。
母今在何方,南海渺天涯。
涉川水增波,陟岭路多岐。
区区寸草心,不敢辞险危。
晨兴霜露零,夕息烟火微。
去去一万里,视若跬步为。
人生穹壤间,母子故相依。
胡为若鸿燕,南北相背驰。
白日行中天,宁不照所私。
愿言崇令德,远大以为期。
帆樯不使,爱双舷翠浅,两头红仄。
款款西泠桥外路,恰好晚凉时节。
乱荻旋欺,断蘋忽揽,又惹杨花幂。
春漪如縠,往来梭影相织。
疑是鸂鶒冲烟,晴蛉掠雨,一样能轻捷。
小桨木兰,鱼妇荡,水点溅裙红湿。
回渚捞虾,画滩寻鸭,不载天涯客。
愁风愁浪,笑我江上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