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木密交阴,月夕苦荟翳。
高台出林杪,远目望天际。
不厌清露寒,秪恐轻云蔽。
可但少陵翁,能思斫仙桂。
嘉木密交阴,月夕苦荟翳。
高台出林杪,远目望天际。
不厌清露寒,秪恐轻云蔽。
可但少陵翁,能思斫仙桂。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静谧而又有些许忧郁的夜晚景象。开篇“嘉木密交阴,月夕苦荟翳”两句,将读者带入一个树影婆娑、月光朦胧的环境中,树木间的月光似乎透着一丝哀愁。
接着,“高台出林杪,远目望天际”描写了诗人登上高台,从林间突兀而出的景象,眼前是辽阔的天际,这不仅展示了视野的开阔,也映射出诗人的心胸。
“不厌清露寒,秪恐轻云蔽”表达了诗人对清冷露水和飘渺云雾都有一份欣赏之情,但同时也担忧这些美好可能会被轻薄的云层所遮挡,这种矛盾的情感体现出诗人的细腻与深沉。
最后,“可但少陵翁,能思斫仙桂”则是对古时贤者的怀念,少陵翁即唐代著名文学家杜甫,而“斫仙桂”则是杜甫曾经居住的所在——成都的仙桂堂。诗人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过去文化精髓的向往和对前贤的追思。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有对历史文化的缅怀,体现出了诗人的丰富情感和深邃思想。
明月入华池,反照池上堂。
堂中隐几人,心与水月凉。
风萤已无迹,露草时有光。
起观河汉流,步屧响长廊。
名都信繁会,千指调笙簧。
先生病不饮,童子为烧香。
独作五字诗,清绝如韦郎。
诗成月渐侧,皎皎两相望。
长江无风水平绿,也无靴文也无縠。
东西一望光浮空,莹然千顷无瑕玉。
船上儿郎不耐闲,醉拈横笛吹云烟。
一声清长响彻天,山猿啼月涧落泉。
更打羊皮小腰鼓,头如青峰手如雨。
中流忽有一大鱼,跳破琉璃丈来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