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凄凉事已残,悲歌行子怨衣单。
年来孤愤惟弹剑,日落疏楼一倚阑。
谢豹山寒归客少,枯鱼泪尽寄书难。
何时筑室要离冢,披发空江把钓竿。
南北凄凉事已残,悲歌行子怨衣单。
年来孤愤惟弹剑,日落疏楼一倚阑。
谢豹山寒归客少,枯鱼泪尽寄书难。
何时筑室要离冢,披发空江把钓竿。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人生变迁与世事无常的感慨。首联“南北凄凉事已残,悲歌行子怨衣单”开篇即营造出一种哀伤氛围,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离愁别绪的世界。诗人以“悲歌行子”自比,表达了漂泊异乡、生活困顿的无奈与痛苦。
颔联“年来孤愤惟弹剑,日落疏楼一倚阑”进一步深化情感,通过“孤愤”与“弹剑”的形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愤懑,以及对过往岁月的追忆。夕阳西下,诗人独自倚靠在高楼栏杆上,这一画面既静谧又充满深意,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颈联“谢豹山寒归客少,枯鱼泪尽寄书难”运用典故,借“谢豹”(传说中的一种能预知人死的鸟)与“枯鱼”(比喻处境艰难的人),形象地描绘了归家之路的艰难与书信传递的不易,进一步凸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尾联“何时筑室要离冢,披发空江把钓竿”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憧憬与期待。他想象着在某个宁静的时刻,能够建造一座小屋,安放英雄要离的墓冢,同时在空旷的江边垂钓,寻求心灵的慰藉与解脱。这一联既是对过去英雄事迹的缅怀,也是对未来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世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象征手法,深刻地揭示了诗人面对人生挫折时的内心世界,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与痛苦,也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层次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舫斋闻有小溪山,便是壶公谪处天。
想听琐窗深夜雨,似看叶水上江船。
瞻相白马津亭路,寂寞双凫古县前。
舅氏知甥最疏嬾,折腰尘土解哀怜。
曩谁筑孤亭,胜日有感遇。
永怀刘随州,因榜白云句。
遗老不能谈,岁月忽成屡。
绿阴斤斧尽,华屋风雨仆。
吴侯七闽英,宰县有真趣。
弦歌解民愠,根节去吏蠹。
材收佛宫余,工有子来助。
厦成燕雀贺,水满凫雁翥。
四海名士来,一笑坐客聚。
云兴碧山留,云散清江去。
斯须成苍狗,皆道不如故。
至人观万物,谁有安立处。
寄语吴令君,但遣糟床注。
梅蘂争先公不嗔,知公家有似梅人。
何时各得自由去,相逐扬州作好春。
诗翁琢句玉无瑕,淡墨稀行秋雁斜。
读罢清风生麈尾,吟余新月度檐牙。
自知拙学无师匠,要且强言遮眼花。
笔力有余先示怯,真成句践胜夫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