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思灯前来草草,被风吹去三分。
推窗独自倚黄昏。墙低通竹影,枝暗失花痕。
好是小帘斜月地,无端忆梦怀人。
玉梅花底淡黄裙。相逢曾半醉,一别竟残春。
诗思灯前来草草,被风吹去三分。
推窗独自倚黄昏。墙低通竹影,枝暗失花痕。
好是小帘斜月地,无端忆梦怀人。
玉梅花底淡黄裙。相逢曾半醉,一别竟残春。
这首《临江仙》由清代诗人王策所作,描绘了一幅夜晚独坐窗前,思绪万千的画面。诗中运用细腻的笔触,将情感与景物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
首句“诗思灯前来草草”,开篇即点明了诗人深夜独坐,灵感涌现的情境。在昏黄的灯光下,诗人的思绪如泉水般涌动,却只能匆匆记录,未能完全捕捉到那份灵感的全部。接下来,“被风吹去三分”一句,形象地表达了灵感稍纵即逝的无奈,同时也暗示了外界环境对创作的影响。
“推窗独自倚黄昏”进一步深化了孤独的主题,诗人推开窗户,面对着即将消逝的黄昏,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情感。窗外的景色,如“墙低通竹影,枝暗失花痕”,既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投射。竹影婆娑,花痕难寻,暗示了时光流逝,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
“好是小帘斜月地,无端忆梦怀人”则将思绪引向了对往昔美好回忆的追忆。诗人站在小帘之下,斜月映照,心中不禁涌现出对某个人的思念之情,这份情感既甜蜜又苦涩,难以言表。
最后,“玉梅花底淡黄裙。相逢曾半醉,一别竟残春。”以玉梅为喻,描绘了与心上人相遇时的欢乐场景,以及别后的相思之苦。相逢时的半醉状态,既是对快乐时光的怀念,也隐含了酒后吐真言的坦诚。而一别之后,春天已逝,时间的流逝让这份情感更加深沉和珍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和情感的独特感悟,以及在孤独与回忆中寻求心灵慰藉的过程。
只履西归远,何年此布金。
地寒苍桧老,岁宴白云阴。
烧隔溪冰断,樵穿径雪深。
祖心无处问,俗驾晚骎骎。
歌成五噫赁舂者,药不二价夺牛翁。
衰俗何知贵公子,清贫颇有昔人风。
君方上冢渡沔去,我适乘舟投剡中。
差池相失重回首,好住海鸥忘塞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