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咏面壁初祖·其二》
《咏面壁初祖·其二》全文
明 / 释今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梁园魏苑不多程,一别无人识姓名。

月里兔归原羿妇,罗中人语是秦鹦。

刊山琴斧须难折,入海狂波莫乱迎。

兀兀微微相非相,天龙长此护云旌。

(0)
鉴赏

这首诗以“咏面壁初祖(其二)”为题,出自明代诗人释今无之手。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深邃的哲理思考。

首句“梁园魏苑不多程”,以历史上的两个文化盛地——梁园与魏苑,象征着过去的文化辉煌,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世事的变迁。接着,“一别无人识姓名”则表达了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渺小与孤独感,强调了个人身份在时间长河中的不易被记住。

“月里兔归原羿妇,罗中人语是秦鹦”两句,通过神话传说中的角色,如嫦娥(羿之妻)和秦鹦,以及月宫与罗网的意象,进一步深化了对个体命运与宇宙秩序的探讨。嫦娥与羿的故事隐喻了追求与牺牲,秦鹦的出现则可能象征着不同文化的交流或冲突。

“刊山琴斧须难折,入海狂波莫乱迎”两句,使用了自然界的形象来比喻人生的挑战与抉择。刊山琴斧难以折断,意味着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入海狂波莫乱迎,则提示在面对生活的波折时应保持冷静与智慧,不被情绪所左右。

最后,“兀兀微微相非相,天龙长此护云旌”两句,以“兀兀”与“微微”的对比,表达了内心的矛盾与和谐共存的状态。天龙长此护云旌,象征着自然与超然力量的保护与指引,寓意着在人生的旅途中,总有力量在守护着我们,给予希望与方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神话、自然等元素的巧妙融合,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宇宙、自我认知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人生困境中坚持与和谐的向往。

作者介绍

释今无
朝代:明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菩萨鬘.花语楼拣亡妇遗稿,中有小字书春夜月如烟。春人花共怜二句。妇虽通诗,然素未解词,殆学填菩萨鬘调者。因补成之

雕琼才笔工词赋。伤春描出伤心句。春夜月如烟。

春人花共怜。怜春春已半。花落残春换。

题上种兰图。花魂知也无。

(0)

减兰.粤东词钞续编刻成,书后

古今词客。生把黄金镌艳笔。悱恻苍凉。

不老华鬘即醉乡。传钞万纸。慧业心灵都不死。

击碎珊瑚。十丈苍虹出草庐。

(0)

十六字令

侬。不道归来仍梦中。三生石,何处不相逢。

(0)

水龙吟.秋夜同何杞南师过半塘桐竹圃弹琴

柴门澹月如烟,垂杨浸在轻烟里。

半池荷露,一堤花影,两三船舣。

今夜流云,昨宵宿雨,碧天无际。

把湘帘四卷,瑶琴漫理,还乍听,疑流水。

前度城西旧寺。集词人、携尊同醉。

听潮亭上,弦声浩漫,有江湖气。

响散松阴,愁生焦尾,知音谁是。

记回船尚有,娟娟蟾影,照人无睡。

(0)

洞仙歌.同媚雅、芬英、高璧、玲字四女史夜过冬园观剧。歌停,日本舞妓阿摩鬌出扇索书,赠以此词

电灯妒月,荡琼台香雾。笑逐嫦娥听歌舞。

正珠帘乍卷,宝扇初开。花影乱、忘了倭鬟眉妩。

檀槽声未歇,替诉柔情,一样鸾飘奈何许。

如此四弦秋,莫向当筵,更唱我、客游此句。

待解佩、深宵慰閒愁,怕酒醒天涯,梦痕难作。

(0)

一剪梅.斯布列河春泛

日煖河干残雪消。新绿悠悠。浸满阑桥。

有人桥下驻兰桡。照影惊鸿,个个纤腰。

绝代蛮娘花外招。一曲洋歌,水远云飘。

待侬低和按红箫。吹出羁愁,荡入春潮。

(0)
诗词分类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诗人
景翩翩 王安国 令狐楚 李珣 刘迎 金农 黄姬水 贺双卿 黄宗羲 欧阳建 刘言史 李濂 洪秀全 梁佩兰 许衡 李渊 高明 蔡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