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灯妒月,荡琼台香雾。笑逐嫦娥听歌舞。
正珠帘乍卷,宝扇初开。花影乱、忘了倭鬟眉妩。
檀槽声未歇,替诉柔情,一样鸾飘奈何许。
如此四弦秋,莫向当筵,更唱我、客游此句。
待解佩、深宵慰閒愁,怕酒醒天涯,梦痕难作。
电灯妒月,荡琼台香雾。笑逐嫦娥听歌舞。
正珠帘乍卷,宝扇初开。花影乱、忘了倭鬟眉妩。
檀槽声未歇,替诉柔情,一样鸾飘奈何许。
如此四弦秋,莫向当筵,更唱我、客游此句。
待解佩、深宵慰閒愁,怕酒醒天涯,梦痕难作。
这首《洞仙歌》是清末近现代初的词人潘飞声所作,描绘了夜晚在冬园观剧的情景,以及与日本舞妓阿摩鬌的互动。词中运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月光、琼台、花影、檀槽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幽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电灯妒月,荡琼台香雾”,以“妒”字生动地描绘了电灯与月光之间的微妙关系,暗示了现代文明与传统美学的碰撞。“笑逐嫦娥听歌舞”,通过嫦娥这一神话人物,将观剧的场景提升至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正珠帘乍卷,宝扇初开”,描绘了观剧时的仪式感和神秘感,帘幕缓缓拉开,扇子轻轻开启,预示着精彩即将上演。
“花影乱、忘了倭鬟眉妩”,花影在月下摇曳,仿佛忘记了装饰之美,暗示了自然与艺术的和谐共存。“檀槽声未歇,替诉柔情”,琴声悠扬,仿佛在诉说着细腻的情感,引人入胜。“一样鸾飘奈何许”,鸾鸟在空中飘逸,却难以把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
“如此四弦秋,莫向当筵,更唱我、客游此句”,四弦之音如同秋天的落叶,虽美却短暂,词人希望在宴席上能留下自己的诗句,纪念这段美好的时光。“待解佩、深宵慰閒愁,怕酒醒天涯,梦痕难作”,期待在深夜解开佩饰,慰藉内心的孤独,害怕酒醒后,远在他乡,梦境难以再现。
整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观剧时的美妙体验,以及与异国文化相遇时的独特感受,体现了词人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深刻洞察。
边城寒早。对漠漠暮秋,霜风烟草。
战□长闲,刁斗无声,空使荷戈人老。
陇头立马极目,万里长城古道。
感怀处,问仲宣云乐,从军多少。缥缈。
云岭外,夕烽一点,塞上传光小。
玉帐尊罍,青油谈笑,肯把壮怀销了。
画楼数声残角,吹彻梅花霜晓。
愿岁岁静烟尘,羌虏常修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