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门澹月如烟,垂杨浸在轻烟里。
半池荷露,一堤花影,两三船舣。
今夜流云,昨宵宿雨,碧天无际。
把湘帘四卷,瑶琴漫理,还乍听,疑流水。
前度城西旧寺。集词人、携尊同醉。
听潮亭上,弦声浩漫,有江湖气。
响散松阴,愁生焦尾,知音谁是。
记回船尚有,娟娟蟾影,照人无睡。
柴门澹月如烟,垂杨浸在轻烟里。
半池荷露,一堤花影,两三船舣。
今夜流云,昨宵宿雨,碧天无际。
把湘帘四卷,瑶琴漫理,还乍听,疑流水。
前度城西旧寺。集词人、携尊同醉。
听潮亭上,弦声浩漫,有江湖气。
响散松阴,愁生焦尾,知音谁是。
记回船尚有,娟娟蟾影,照人无睡。
此诗描绘了一幅秋夜月下,淡雅宁静的江南水乡画卷。诗人潘飞声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月色朦胧、垂柳轻摇、荷露晶莹、花影婆娑、船只泊岸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通过“湘帘四卷”、“瑶琴漫理”、“疑流水”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弹琴时的意境与心境,仿佛流水般悠扬的琴声,让人联想到自然界的和谐与宁静。
“前度城西旧寺”一句,引出了对过往时光的回忆,与友人一同饮酒赋诗,听潮亭上的弦声浩渺,似乎带着江湖的豪情与自由。然而,“响散松阴,愁生焦尾,知音谁是”则透露出一丝淡淡的哀愁,表达了诗人对于知音难觅的感慨。最后,“记回船尚有,娟娟蟾影,照人无睡”,以月光下的船影和月轮,暗示着诗人虽有归途,但心中仍存留着难以释怀的情感,难以入眠。
整首词以景写情,情景交融,不仅展现了秋夜的美丽景色,更蕴含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深邃的哲思,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