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读李质庵稿》
《读李质庵稿》全文
明 / 郑善夫   形式: 古风

雅音失其传,作者随风移。

于楚有屈宋,汉则河梁词。

曹刘气轩轩,逸文振哀悲。

两晋一精工,六朝遂陵迟。

角然尚色泽,古风不成吹。

卢王号词伯,秪用绮丽为。

千年取正印,乃有陈拾遗。

或不尽反朴,朝代兼天资。

所以王李辈,向道识所期。

大哉杜少陵,苦心良在斯。

远游四十载,而况经险巇。

放之黄钟鸣,敛之珠玉辉。

幽之鬼神泣,明之雷雨垂。

变幻时百出,与古乃同归。

律诗自唐起,所尚句字奇。

末流亦叫噪,古意漫莫知。

历兹六十纪,识路良独稀。

凤鸟空中鸣,众禽反见嗤。

夜寒理危弦,恻恻赏心违。

(0)
鉴赏

这首诗《读李质庵稿》由明代诗人郑善夫创作,通过对古代文学演变的回顾,表达了对传统文学价值的深刻思考。

诗中首先提到“雅音失其传”,感叹古代文学精髓的流失,接着列举了从楚辞到唐诗的发展脉络,指出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特点。曹植、刘桢的豪迈,两晋时期的精工,以及六朝的衰落,都描绘了文学历史的变迁。卢照邻、王勃等人的绮丽之作,与后来的陈子昂追求返璞归真形成对比,强调了文学发展中对古风的追求与传承的重要性。

郑善夫特别赞扬了杜甫(少陵)的苦心创作,认为其作品蕴含着深邃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杜甫的诗歌跨越四十年的漂泊生活,无论是面对自然界的壮丽景象还是人生的艰难困苦,都能以独特的艺术手法表达出来,展现出与古风的同归。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唐代以来律诗的讨论,指出虽然唐代开始重视句法和字词的独特性,但后来的流派也出现了过度追求形式而忽视古意的现象。郑善夫感慨于这种趋势,认为在经历了六十年的文学发展之后,能够真正理解并坚持传统文学精神的人已经很少了。

最后,诗人以“凤鸟空中鸣,众禽反见嗤”来比喻真正的文学价值如同凤凰之鸣,虽高洁却常被世俗所误解或忽视。通过“夜寒理危弦,恻恻赏心违”的形象,表达了对坚守传统文学精神的孤独感和对文学价值被误解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文学历史的回顾和对当代文学现象的反思,展现了郑善夫对传统文学价值的深刻理解和对文学传承的忧虑。

作者介绍

郑善夫
朝代:明   字:继之   号:少谷   籍贯:福建闽县   生辰:1485—1523

(1485—1523)福建闽县人,字继之,号少谷。弘治十八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榷税浒墅。愤嬖幸用事,弃官归。正德中,起礼部主事,进员外郎。谏南巡,受廷杖,力请归。嘉靖初,以荐起为南京吏部郎中,途中病死。工画善诗。有《少谷集》、《经世要谈》。
猜你喜欢

赠九江陈兵宪·其八

谁道搀抢出夜分,钟山王气五龙文。

登坛不用观风角,飞檄端能静海氛。

(0)

华山汝思侄赴官·其二

处处相怜保障疏,庭前那复有悬鱼。

吾家门户谁相亚,清白传来不愿馀。

(0)

寿竹园壶山翁六十

曾闻海外有方壶,更识长房往事无。

我种石莲高万丈,玉瓶共倒醉相扶。

(0)

次三符翁韵·其四

袅袅双珠的的花,天孙裁剪付仙家。

莲房不与凡胎共,太华峰头有绛霞。

(0)

东廓公用石屋公韵见贻次答·其一

自爱江村似辋川,结茅故傍石林边。

桃花不记来何路,蓂叶新开又一年。

(0)

答彭鹅溪送花卉·其二

草堂遥对数峰青,窈窕芙蓉倚画屏。

不用秾花誇国色,自须小草答山灵。

(0)
诗词分类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陈仁德 邓潜 冯振 林庚白 姚鹓雏 王季思 罗锦堂 吴玉如 常燕生 邵祖平 陈以鸿 王理孚 杨赓笙 苏渊雷 伯昏子 顾毓琇 胡怀琛 龙榆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