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闻海外有方壶,更识长房往事无。
我种石莲高万丈,玉瓶共倒醉相扶。
曾闻海外有方壶,更识长房往事无。
我种石莲高万丈,玉瓶共倒醉相扶。
这首诗以奇特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超凡脱俗的画面。诗人借用了“海外方壶”和“长房”的典故,营造出一种神秘而遥远的意境,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曾闻海外有方壶”,开篇即以“方壶”这一传说中的仙岛为引子,激发读者的好奇心与遐想。方壶,据《列子》记载,是东海中的一座仙山,居住着神仙,象征着远离尘嚣的理想之地。诗人通过“曾闻”二字,既透露出对未知世界的向往,也暗示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更识长房往事无”,接着引用了东汉道士长房的典故。长房是《神仙传》中的人物,能缩地成寸,具有非凡的法力。此处“往事无”可能暗含对过去岁月的追忆与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世界中无法实现的超自然能力的无奈。
“我种石莲高万丈,玉瓶共倒醉相扶”,这两句则是全诗的核心,展现了诗人的理想与追求。诗人想象自己种植的石莲高耸入云,达到了万丈之高,这不仅是一种夸张的描述,更是对精神境界的追求。石莲在这里象征着纯洁、高雅与超脱,而“玉瓶共倒醉相扶”则描绘了一幅与世隔绝、自由自在的生活场景。诗人似乎在说,他与自然和谐共处,心灵得到了真正的释放与满足,仿佛在仙境中与天地同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巧妙的比喻,构建了一个超越现实的梦幻世界,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和追求。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想象力,也反映了明代文人对于精神自由和超脱世俗生活的渴望。
霜凝翠阁。谩独剪灯花,斜照罗幕。
点检芳心旧事,几多成错。
清愁正尔无聊赖,听梅花、数声残角。
小窗风细,虚檐月转,怎禁寥寞。笑鬓底、年华老却。
问前度刘郎,何处重约。流水桃花,别后几番开落。
吾庐三径归来好,任缁尘暗迷京索。
凤台人远,雁书频寄,喜占乌鹊。
万里南还,临江一笑,吾道沧洲。
算生来骨相,不堪蝉冕,带来分定,只合羊裘。
薄酒胜茶,晚餐当肉,六印何如二顷谋。
人间事,看蜃楼城郭,蚁穴公侯。舟中此日风流。
拚一酌、黄花散百忧。
甚东篱县令,归田自得,西江工部,恋阙多愁。
出处虽殊,襟怀略似,光焰文章万古留。
聊记取,待他时话旧,八极神游。
几年南北声名,有纯孝子骞苗裔。
逃儒自爱,翛闲天赋,神仙标致。
归隐东湖,醉游南浦,满襟清气。
想当时、宦海风波浩荡,从前错,如今是。
追念父师恩重,恨年华、暗随流水。
锦帷夜醮,黄坛春静,绿章封事。
香雾空蒙,步虚嘹亮,孝通天地。
玉皇优诏答功勤,寿甲子,三千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