侬。不道归来仍梦中。三生石,何处不相逢。
- 鉴赏
这首《十六字令》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潘飞声所作,其内容深邃,情感细腻,富有哲理意味。
“侬”字开篇,直指个人的情感世界,仿佛在说“我”,却又超越了个体,引人深思。接下来的“不道归来仍梦中”,将现实与梦境交织在一起,暗示着人生的虚幻与迷离,无论是归家还是醒来,都可能只是梦中的片段。这种对现实与梦境的模糊处理,让人不禁思考何为真实,何为虚幻。
“三生石”是中国传说中的一个元素,常被用来象征轮回转世,暗示着生命不止于一世,而是跨越多个生命轮回。此处引用“三生石”,不仅增添了诗歌的神秘色彩,也深化了对生命循环和命运宿命的探讨。它提醒读者,无论是在哪一世,与他人的相遇和相知都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注定的。
“何处不相逢”则表达了宇宙间万物相连、众生皆是过客的哲学观点。它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生命与生命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在广阔无垠的时间和空间中,每一次相遇都充满了偶然性和必然性。这句话既是对人生际遇的一种感慨,也是对宇宙和谐共生的一种赞美。
整体而言,《十六字令》通过精炼的语言,巧妙地融合了个人情感、梦境、轮回、相遇等多重主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宇宙、存在的深刻思考。它不仅是一首艺术作品,更是一次心灵的探索之旅,引导读者在字里行间寻找自我,反思生命的意义。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