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书曾擅秀,父任此为郎。
却捧三铨檄,归称百岁觞。
淮山瞻晓堠,皖浦转春樯。
无累徒劳叹,廉车伫荐章。
乡书曾擅秀,父任此为郎。
却捧三铨檄,归称百岁觞。
淮山瞻晓堠,皖浦转春樯。
无累徒劳叹,廉车伫荐章。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辞别家乡,前往任所的场景。开篇“乡书曾擅秀,父任此为郎”表明诗人或其亲人在地方上担任过基层官职,显示出一份自豪和对过去工作的怀念。“却捧三铨檄,归称百岁觞”则转向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希望能够健康长寿,并能有所成就。
接着“淮山瞻晓堠,皖浦转春樯”写景,通过描述早晨的淮河山色和春日的皖水之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感受和深厚情感。这些意象不仅营造了一种恬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也暗示着诗人内心对于即将到来的新生活的期待与不安。
最后,“无累徒劳叹,廉车伫荐章”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工作的清廉和不求功名利禄的心态,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于未来旅途的忧虑和对亲人的思念。这两句通过“无累”和“廉车”的字面,传递出一股淡泊明志、清风正气的情操。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复杂,以及对人生旅途的深刻理解。
风声掠野来,澒洞如翻涛。
雨声集庭木,桐叶声最豪。
残暑一洗空,凛然念绨袍。
秋色已登场,欲忘终岁劳。
东舍捉鹅鸭,西舍烹豚羔。
篱落开寒花,房栊压小槽。
贫贱何所叹,乐岁成吾高。
却拾墙角檠,拂拭贺汝遭。
客舟挂烟帆,千里过楚都。
七泽渺无际,大不数具区。
浪翻出长蛟,云拆浮天吴。
峨峨来如山,碎船不须臾。
江行幸已尽,三峡尤畏途。
槎牙人䱹瓮,小失即见屠。
叩头祷鬼神,已脱犹号呼。
愿君勤自励,忧患何时无。
八月风雨夕,千载孙吴书。
老病虽惫甚,壮气颇有馀。
长缨果可请,上马不踌躇。
岂惟鏖皋兰,直欲封狼居。
万乘久巡狩,两京尽邱墟。
此责在臣子,忧愧何时摅。
南郑筑坛场,隆中顾草庐。
邂逅未可知,旄头方扫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