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咏史》
《咏史》全文
宋 / 李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入关不守旧山河,汉用张良作网罗。

垓下不知兵已合,夜深方讶楚人多。

(0)
鉴赏

这首诗《咏史》由宋代诗人李光所作,通过历史人物张良的典故,巧妙地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英雄命运的深刻思考。

首句“入关不守旧山河”,描绘了张良在刘邦攻入函谷关后,没有固守自己的领地,而是选择了追随刘邦,展现了张良的远见卓识和对大局的把握。这句诗暗示了英雄人物在历史洪流中的抉择,往往需要超越个人利益,为更大的目标和理想奋斗。

次句“汉用张良作网罗”,进一步揭示了张良在刘邦建立汉朝过程中的关键作用。这里将张良比作“网罗”,形象地说明了他如何为刘邦设计策略,布下战略布局,最终帮助刘邦统一六国,建立了汉朝。这一句不仅赞扬了张良的智谋,也体现了他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第三句“垓下不知兵已合”,描述了垓下之战的情景。张良在关键时刻未能预见战争的激烈程度,未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这一句通过对比张良的智慧与战场的残酷,引发了对英雄在特定情境下可能面临的局限性的思考。

最后一句“夜深方讶楚人多”,则以深夜时分的惊讶,反映了张良在战局明朗后,对楚军人数之多的意外发现。这句话既是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也是对英雄人物在面对现实挑战时可能产生的心理反应的描绘。它暗示了即使是最聪明的谋略家,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局势时,也可能感到措手不及。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张良这一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英雄在历史长河中的角色与命运,以及他们在面对选择、挑战和机遇时的心理状态。它不仅赞美了张良的智谋和贡献,也引发了对历史、人性和命运的深层思考。

作者介绍
李光

李光
朝代:宋   字:泰发   号:转物老人   籍贯: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   生辰:1078年12月16日[1

李光(1078年12月16日[1] —1159年4月22日),字泰发,一作字泰定,号转物老人。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阳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累官至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绍兴十一年(1141年),贬藤州安置,后更贬至昌化军。秦桧死,内迁郴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复左朝奉大夫。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赠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有前后
猜你喜欢

荷叶杯·其五

夜久歌声怨咽,残月,菊冷露微微。

看看湿透缕金衣,归摩归,归摩归。

(0)

登楼

登楼一南望,淮树楚山连。

见雁无书寄,归吴定此年。

(0)

谢王郎中见赠琴鹤

此琴等焦尾,此鹤方胎生。

赴节何徘徊,理感物自并。

独立江海上,一弹天地清。

朱弦动瑶华,白羽飘玉京。

因想羡门辈,眇然四体轻。

子乔翔邓林,王母游层城。

忽如启灵署,鸾凤相和鸣。

何由玉女床,去食琅玕英。

(0)

悲歌·其二

边城路,今人犁田昔人墓。

岸上沙,昔日江水今人家。

今人昔人共长叹,四气相催节回换。

明月皎皎入华池,白云离离渡霄汉。

(0)

哭李别驾

故人行迹灭,秋草向南悲。

不欲频回步,孀妻正哭时。

(0)

送杨著作归东海

杨柳出关色,东行千里期。

酒酣暂轻别,路远始相思。

欲识离心尽,斜阳到海时。

(0)
诗词分类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诗人
高似孙 吕渭老 崔涂 郑经 阮元 谭献 谢宗可 萧绎 王鹏运 陈子龙 屠隆 吴师道 余靖 赵孟坚 李洞 丁谓 姚广孝 沈一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