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影团团光正满。更似菱花,齐把匀娇面。
非镜非蟾君细看。元来却是吴姬扇。
一曲阳春犹未遍。惊落梁尘,不数莺喉啭。
好著红绡笼玉腕。轻敲引入笙歌院。
桂影团团光正满。更似菱花,齐把匀娇面。
非镜非蟾君细看。元来却是吴姬扇。
一曲阳春犹未遍。惊落梁尘,不数莺喉啭。
好著红绡笼玉腕。轻敲引入笙歌院。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夏夜宴会场景。"桂影团团光正满"一句,通过对月光下桂树投影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接着,“更似菱花,齐把匀娇面”则是对女性持扇形象的细腻刻画,将扇面比作菱花,不仅形状相似,而且扇面的装饰也显得格外精致。
"非镜非蟾君细看。元来却是吴姬扇"两句,诗人巧妙地设置了一个转折点,引导读者从对美丽事物的初步印象深入到对其本质的认识。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技巧,也增添了一份哲理的深度。
"一曲阳春犹未遍。惊落梁尘,不数莺喉啭"表达了宴会上的乐曲还在继续,歌声与燕子的叫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欢快而又不失优雅的氛围。
最后两句“好著红绡笼玉腕。轻敲引入笙歌院”则是对女性美丽手腕和她轻敲乐器的一种描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于细节的捕捉,也映射出整个宴会的高雅与和谐。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夏夜宴会中细节的精致刻画,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生活图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深情眷恋。
西湖浙右多佳士,为我春风各寄声。
睡阁有閒当领略,癯庵因过试经行。
终年离索非人事,它日相思不世情。
更是吴王旧池馆,桃红李白草初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