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舆旦出九重城,璧水风云气色清。
千载衣冠尊俎豆,万方礼乐值文明。
桥门列士瞻天近,云路群仙捧日行。
讲席更闻敷典诰,愿将虞夏翊升平。
金舆旦出九重城,璧水风云气色清。
千载衣冠尊俎豆,万方礼乐值文明。
桥门列士瞻天近,云路群仙捧日行。
讲席更闻敷典诰,愿将虞夏翊升平。
这首明代王称的《驾幸大学扈从有作兼似胄监诸博士》描绘了皇帝乘车出行的盛大场面,气氛庄重而神圣。首句“金舆旦出九重城”,以金饰的车驾在清晨离开深宫,展现出皇家的威严和仪式感。接着,“璧水风云气色清”形容天气晴朗,象征着皇恩浩荡,天下清明。
诗中提到“千载衣冠尊俎豆,万方礼乐值文明”,赞美了教育与文化的崇高地位,以及在皇帝亲临下全国上下对礼仪乐章的尊重,体现了文明盛世的气象。接下来,“桥门列士瞻天近,云路群仙捧日行”运用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文武官员恭迎圣驾的场景,犹如仙人捧日,表达了对皇帝的敬仰和对国家秩序的向往。
最后两句“讲席更闻敷典诰,愿将虞夏翊升平”,表达了作者希望皇帝在学术讲坛上宣讲经典,以典章制度维护国家的繁荣与安宁,表达了对盛世升平的美好祝愿。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象征手法,展现了皇帝巡幸大学的宏大场面,寓含了对教育、文化与国家治理的深深敬意。
宛丘先生长如丘,宛丘学舍小如舟。
常时低头诵经史,忽然欠伸屋打头。
斜风吹帷雨注面,先生不愧旁人羞。
任从饱死笑方朔,肯为雨立求秦优。
眼前勃蹊何足道,处置六凿须天游。
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
劝农冠盖闹如云,送老齑盐甘似蜜。
门前万事不挂眼,头虽长低气不屈。
馀杭别驾无功劳,画堂五丈容旂旄。
重楼跨空雨声远,屋多人少风骚骚。
平生所惭今不耻,坐对疲氓更鞭箠。
道逢阳虎呼与言,心知其非口诺唯。
居高志下真何益,气节消缩今无几。
文章小技安足程,先生别驾旧齐名。
如今衰老俱无用,付与时人分重轻。
莫过溪桥银树林,溪深未抵路泥深。
清风一阵掠人面,晴色半开关客心。
远岭惹云秋里雪,淡天刷墨晓来阴。
几多好句争投我,柳夺花偷底处寻。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