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夜归鹿门山歌》
《夜归鹿门山歌》全文
唐 / 孟浩然   形式: 古风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0)
注释
昼已昏:天色已黄昏。
渔梁:洲名,在湖北襄阳城外汉水中。
喧:吵闹。
余:我。
开烟树:指月光下,原先烟雾缭绕下的树木渐渐显现出来。
庞公: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
荆州刺史刘表请他做官,拒绝后,携妻登鹿门山采药,一去不回。
岩扉:指山岩相对如门。
幽人:隐居者,诗人自称。
翻译
黄昏时山寺的钟声在山谷中回响,渔梁渡口处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
人们沿着沙岸向江村走过去,我也乘坐一叶小舟返回鹿门。
鹿门山在月光映照下山树渐渐显现出来,好似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之地。
相对的山岩和松间小路幽幽静静,只有隐居的人在此来来去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野晚归图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返璞自然、隐逸生活的情怀。

“山寺钟鸣昼已昏”一句,以山寺的钟声为背景,营造出一个日暮时分的氛围。钟声在空旷的山谷中回荡,使人感到时间的流逝和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

“渔梁渡头争渡喧”则描绘了一群渔民在渡口急于过河的情景,与前面的宁静氛围形成对比,显示了生活中的忙碌与紧迫。

“人随沙路向江村”,诗人观察到行人沿着沙土小路向着江边的村落走去,这里的人们似乎都有自己的目的地,而诗人的内心却是宁静和淡泊的。

“余亦乘舟归鹿门”表明诗人自己选择了乘船返回鹿门,鹿门在这里象征着一个隐逸的世界,也是诗人向往的生活状态。

接下来的“鹿门月照开烟树”,则描绘了一幅夜晚鹿门山下的景色。月光洒落,穿透了树木间飘渺的云雾,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清新的气氛。

“忽到庞公栖隐处”一句,让人联想到诗人在漫长的旅途中,突然来到了传说中的古代隐士庞公所居之地。这里的“忽到”,体现了诗人的偶遇和惊喜,也反映出他对自然界和隐逸生活的向往。

最后,“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夜来去”则描绘了一种深山中的静谧与孤独。岩石作为门扉,松树成行,形成一条通往幽深之处的小径。这份寂寥和幽深,只有那些懂得享受宁静生活的“幽人”会在夜色中来去。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景物的细致描写,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和与自然合一的心境。

作者介绍
孟浩然

孟浩然
朝代:唐   字:浩然   籍贯: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   生辰:689-740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
猜你喜欢

贺张百熙60寿联

干国栋家,乾坤所挺;奉爵称寿,福禄攸同。

(0)

挽徐清泉妻联

阃略共争传,忆当年手寄征衣,线簏尚余金蛱蝶;

徽音宜有后,看此日壁悬遗褂,绣襦新得石麒麟。

(0)

赠妓马掌子联

马上琵琶千载恨;掌中歌舞一身轻。

(0)

香山小榄菊花会客厅联

有客来时宜赏菊;此花开后又寻梅。

(0)

小亭联

目属高低石;亭延曲折廊。

(0)

昆山徐氏祠堂联

鼎甲非难,难在同胞三鼎甲;

词林何异,异乎坦腹五词林。

(0)
诗词分类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诗人
陆求可 王炎 何梦桂 诗经 张嵲 朱松 林则徐 韦应物 晏殊 唐寅 李煜 傅山 戴表元 张籍 刘子翚 许景衡 上官婉儿 刘辰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