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但行吟又卧披,掩编因有感于斯。
竞为蛙蚓号鸣态,乌睹龙鸾夭矫姿。
损挹嫌人称大好,琢磨容我指微疵。
自惭学识非匡鼎,安敢陪君共说诗。
不但行吟又卧披,掩编因有感于斯。
竞为蛙蚓号鸣态,乌睹龙鸾夭矫姿。
损挹嫌人称大好,琢磨容我指微疵。
自惭学识非匡鼎,安敢陪君共说诗。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文学家刘克庄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友人黄瀛父近作的赞美与自谦。全诗围绕着诗歌创作和个人学识的反思。
"不但行吟又卧披,掩编因有感于斯。"
表达的是诗人的创作状态,无论是走着思考还是躺下休息,都能不断地吟咏诗句,编织成篇,源泉是内心的真实感受。
"竞为蛙蚓号鸣态,乌睹龙鸾夭矫姿。"
这里诗人用比喻手法,将自己与其他诗人相比较,如同小动物和飞鸟各自展现其特有的姿态,表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
"损挹嫌人称大好,琢磨容我指微疵。"
诗人谦虚地表示,即使他人的作品被广泛赞誉,他也会细致入微地寻找可能的瑕疵,以此来提升自己。
"自惭学识非匡鼎,安敢陪君共说诗。"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自己的学识不足的反思,觉得自己还不够资格与君子一同探讨诗歌,但同时也展现了他渴望提升自我,与高手交流学习的心愿。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的内心独白和自我审视,展示了一种文学修养和谦逊态度,是宋代文人风雅之美的体现。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甚无情,便下得,雨僝风僽。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绉。
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记前时、送春归后。把春波,都酿作,一江春酎。约清愁、杨柳岸边相候。
投绂归来万事轻,消磨未尽只风情。
旧因莼菜求长假,新为杨枝作短行。
不祷自安缘寿骨,深藏难没是诗名。
浅斟杯酒红生颊,细琢歌词稳称声。
蜗壳卜居心自放,蝇头写字眼能明。
盛衰阅过君应笑,宠辱年来我亦平。
跪履数从圯下老,逸书闲问济南生。
东风屈指无多日,只恐先春鶗鴃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