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碧云罗雁影稀。鬓花曾与卜归期。
可怜酒醒香销地,又是乌啼月落时。
人不寐,夜何其。白头吟望苦低垂。
泪痕明烛秋光冷,说与阶蛩恐未知。
一碧云罗雁影稀。鬓花曾与卜归期。
可怜酒醒香销地,又是乌啼月落时。
人不寐,夜何其。白头吟望苦低垂。
泪痕明烛秋光冷,说与阶蛩恐未知。
这首《鹧鸪天》由清代诗人陈匪石所作,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一幅凄美画面。
首句“一碧云罗雁影稀”,开篇即以广阔的天空为背景,寥寥几笔勾勒出雁阵南飞的景象,云层如罗,雁影稀疏,营造出一种空旷而寂寥的氛围。接着,“鬓花曾与卜归期”一句,将个人情感融入自然景象之中,暗示着诗人与某人曾经约定在某个时节重逢,但如今时光流转,约定已成泡影,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无奈。
“可怜酒醒香销地,又是乌啼月落时。”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抒发。酒醒后,香气消散,乌鸦在月落时分啼叫,这些意象都充满了哀愁和孤独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痛苦和失落。通过“可怜”二字,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景象融为一体,使得整首词的情感更加丰富和深刻。
接下来,“人不寐,夜何其。白头吟望苦低垂。”诗人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彻夜难眠,白发苍苍,凝视远方,内心充满苦涩与忧伤。这里不仅描绘了诗人外在的形象,更展现了他内心的挣扎与矛盾。
最后,“泪痕明烛秋光冷,说与阶蛩恐未知。”诗人借烛光下泪痕的冰冷,以及对阶前蟋蟀的诉说,表达了自己情感的无人理解与孤独。这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倾诉,也是对世间冷漠的感慨。
整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面对离别、失落与孤独时的复杂心境,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