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怜春色。怕燕迎雁送,年华催急。
背石亸鬟,庭院无人坐方寂。
缄住灵蕤一寸,恁猜透、南枝消息。
倘倚向、斜照栏杆,抽怨弄湘笛。天碧。望何极。
渐泛动暮光,藓阶烟幂。影磨梦拭。
难道东风肯狼藉。
生恐兜襟玉瓣,都化作、泪斑红挹。
被去夜、明月底,翠禽料得。
自怜春色。怕燕迎雁送,年华催急。
背石亸鬟,庭院无人坐方寂。
缄住灵蕤一寸,恁猜透、南枝消息。
倘倚向、斜照栏杆,抽怨弄湘笛。天碧。望何极。
渐泛动暮光,藓阶烟幂。影磨梦拭。
难道东风肯狼藉。
生恐兜襟玉瓣,都化作、泪斑红挹。
被去夜、明月底,翠禽料得。
这首《暗香》由清代诗人姚燮所作,其情感深沉,意境幽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色将逝的哀愁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开篇“自怜春色”,诗人便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表达了对春天美景的自怜之情。接着,“怕燕迎雁送,年华催急”两句,通过燕子和大雁的迁徙,暗示时间的匆匆流逝,引出对岁月易逝的忧虑。
“背石亸鬟,庭院无人坐方寂”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孤寂的画面,女子独自坐在庭院中,面对着背石而梳头的情景,透露出内心的孤独与忧伤。接下来,“缄住灵蕤一寸,恁猜透、南枝消息”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通过封存花蕾,仿佛在猜测着南方枝头的消息,暗喻着对远方或未来事物的期待与不安。
“倘倚向、斜照栏杆,抽怨弄湘笛”一句,诗人想象自己倚靠在栏杆上,吹奏起湘妃竹笛,表达出内心的哀怨与思念。这一场景充满了诗意,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象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凄美而又深情的氛围。
“天碧。望何极”两句,诗人将目光投向遥远的天空,表达了对未知世界的向往与探索,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束缚的无奈与渴望超越的冲动。
“渐泛动暮光,藓阶烟幂”描绘了黄昏时刻,光线逐渐暗淡,苔藓覆盖的台阶上弥漫着一层薄雾,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进一步加深了诗中的哀愁与怀旧之情。
“影磨梦拭。难道东风肯狼藉”通过“影磨梦拭”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梦境的珍惜与保护,同时质疑东风是否会随意破坏这一切,流露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对美好事物的守护之心。
“生恐兜襟玉瓣,都化作、泪斑红挹”这一句,诗人担心花瓣会被风吹散,最终化为泪水,形象地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恐惧与哀痛。
最后,“被去夜、明月底,翠禽料得”以鸟儿在月夜下的活动作为结尾,暗示着即使在寂静的夜晚,生命依然在继续,或许在某个角落,美好的事物仍能找到栖息之地,给读者留下了一丝希望与安慰。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春色将逝的哀愁、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消逝的忧虑,情感深沉而富有哲思,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