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识吾君圣与仁,泽流寰海众熙春。
两淮饥馑方移粟,六辔驰驱不惮勤。
欲识吾君圣与仁,泽流寰海众熙春。
两淮饥馑方移粟,六辔驰驱不惮勤。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位君主圣明仁慈的形象,其恩泽广泛,像春天的阳光雨露一样普惠大地。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君主在百姓饥荒时刻的辛勤劳碌和不辞艰难的精神状态。
"两淮饥馑方移粟,六辔驰驱不惮勤。" 这两句具体展现了君主的仁政与勤勉。"两淮" 指的是长江和淮河之间的地方,这里发生了饥荒,而君主迅速采取行动,将粮食运送到灾区。在古代,皇帝出行往往有六匹马拉的车驾,是权力的象征,但这里却用来形容君主急于救灾,不惮劳苦。这样的描写,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君主对民生的关怀和对国家的责任感。
整首诗通过对君主德政的歌颂,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君主形象的向往,以及对当时社会现实的美好愿望。
晴暾上疏林,石径铺松影。
挽衣涉寒涧,扪萝过重岭。
闲花袅幽妍,冶叶发青炯。
欲访隐者居,鸡声出烟暝。
俗士心胸塞,高人眼目醒。
罗浮夜半日,南极海中星。
观心无别法,问梦有前人。
夜或长于夜,身还外此身。
万种由心造,千灵并我生。
病中闻蚁斗,悟处喜驴鸣。
天因断鳌立,人共裸虫生。
积气元无物,含灵总有情。
坏衲归杜窖,还舟上玉天。
莫疑佛富贵,不信鬼神仙。
功名祇可笑,时命偶相当。
鸡豕能为帝,蚍蜉亦有王。
色界真魔界,仙乡半醉乡。
错寻醒酒石,痴觅返魂香。
生白灵观妙,飞玄隐韵奇。
不嫌崇有论,却爱步虚词。
叱诃郑玄日,挦扯义山时。
谁信冢中易,人疑昆里诗。
檐夫通笔意,海客悟琴心。
禅法空中得,书生纸上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