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缥缈太虚私。世俗无由得见之。
幸遇门庭开教化,临逢斋醮莫推辞。
担家造孽常终日,作福治心只暂时。
更到时来心不谨,终身何以报恩慈。
神仙缥缈太虚私。世俗无由得见之。
幸遇门庭开教化,临逢斋醮莫推辞。
担家造孽常终日,作福治心只暂时。
更到时来心不谨,终身何以报恩慈。
这首诗是元代道士丘处机所作的《报师恩·赠众道友》,主要表达了对神仙境界的向往以及对师恩的深深感激之情。首句“神仙缥缈太虚私”描绘了神仙世界的神秘和遥不可及,暗示修道者追求的超凡脱俗。接着,“世俗无由得见之”强调了世俗之人难以触及这种高远境界。
诗中“幸遇门庭开教化,临逢斋醮莫推辞”表达了对师门教诲的庆幸和对修行机会的珍视,劝诫道友们在遇到修行的机会时不应推辞。诗人指出,日常生活中修持佛法、积德行善虽然重要,但“担家造孽常终日,作福治心只暂时”,意味着只有真心诚意地改正错误,长期修炼内心,才能真正获得福祉。
最后两句“更到时来心不谨,终身何以报恩慈”告诫道友们,当修行到关键时刻若不能保持谨慎和虔诚,将无法报答师恩和上天的慈悲。整首诗寓教于诗,体现了丘处机对道教修行的深刻理解和对弟子们的期许。
徐翁住近万安山,结茅数椽临翠湾。
良田一望知几亩,茫茫远接太湖间。
清晨荷锸戴经去,岸草垂垂未晞露。
再耕再读神忘疲,几度归来日将暮。
迩年渐觉筋力疏,课子耕耘仍读书。
桑麻绕舍供蚕绩,禾黍登场收岁租。
羡余辛苦甘农作,仰不愧兮俯不作。
堂上亲存兄弟安,若个如翁有斯乐。
黄鸡正肥白酒醇,扫室时复聚比邻。
讴歌鼓腹唐虞世,却笑桃源避地人。
穗帷梦断鸳鸯晓,旅榇荒凉魂缥杳。
深闺少妇才及笄,客邸夫君三十老。
夫没年年经几秋,嫁时绿鬓今白头。
膝边有子渐成立,家业峥嵘无复愁。
自怜年少孀居日,舅老失明姑遘疾。
至亲骨肉皆流离,终岁户门遭叠出。
今看堂下舞莱衣,忘却当初辛苦时。
妾身若到黄泉下,相见良人心不亏。